風險評估需要關注的項目風險因素包括:引進了未經實踐檢驗的新技術、在項目中大范圍應用了過時的技術、對可共享的基礎設施帶來架構沖突的部署架構以及不熟悉行業業務的外部公司的介入。根據對項目風險的評估,決定架構團隊對項目的介入深度。對于那些存在高度風險的項目架構團隊必須直接給予指導,進行正式的架構審核。對于存在中等風險的項目,架構審核是必須的,架構團隊是否介入可根據需要決定。對于風險較低的項目,一般不需要架構團隊的介入,在需要時,可以采用架構審核來消除風險。
架構審核及審核報告,由架構管控團隊負責。SAC通過架構審核流程來確保每個項目與企業架構的一致性。SAC負責審核項目設計是否符合架構要求。如果發現設計與架構不一致,項目負責人必須修改設計以符合架構要求。在極少數情況下,項目負責人可以對SAC的決定向總部IT委員會提出申訴,只有IT委員會才有權推翻SAC的決定。SAC對每一個架構審核決策形成書面報告,記錄決策的基本原理和依據。
架構審核驗收的目的是,確保只有完全協調的架構解決方案才能應用到生產環境中。雖然驗收簽字只是一個形式,但是如果驗收中發現項目偏離批準的設計太遠,必須對存在的重大問題采取整改措施,消除所發現的風險之后才能通過驗收。而對于那些發現設計缺陷時,重新設計已經非常困難的項目,總架構師應該向IT指導委員會匯報,建議叫停該項目。
通過架構管理,可以顯著提升IT流程的管控能力。
(1) IT戰略流程更加簡化、高效:確保與業務戰略相協調,增加業務領導在IT規劃中的參與度,加強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溝通。
(2) IT預算流程更加優化:集中管理投資資金來源,優化預算決策和分配方法。
(3)架構管理流程更加標準、規范:確保IT規劃和項目規劃、設計、實施和交付的各個階段,始終保持架構的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