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信息化發展歷程中諾蘭模型普及階段
隨后進入第二階段——普及階段。第一個階段雖然計算機發揮作用有限,但無論怎么說,畢竟應用計算機有好處,會給人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起碼會代替人完成一些重復性的繁雜勞動,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對計算機開始感興趣,都想使用計算機,計算機應用開始自發地由點到面迅速擴散。這是具有非常積極意義的。但這種自發的、自由式的傳播方式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各行其是,盲目購置計算機,自行開發或購買軟件,并且互相攀比,致使重復投資、低水平重復開發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各種單機版的應用軟件越來越多。在這個階段,成績和問題都很突出,這無疑引起了企業領導的關注和干預,使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開始用投入產出法則來審視計算機的應用。于是企業的計算機應用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即控制階段。
控制階段主要是指企業領導開始出面對計算機應用進行干預和控制,要求作出規劃與計劃,要按計劃和預算購買軟、硬件,并有計劃地建設一些信息系統。從這個階段起,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始步人有組織有計劃發展的軌道,一些單項業務系統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并投用,如財務核算系統、人事管理系統、進銷存管理系統等。這些業務管理系統的建立,給各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方便,使部門領導能夠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幫助他們制定相應的決策,很受各職能部門的歡迎。但是,隨之也產生了新問題,出現了信息“部門壁壘”,各個分立系統都是些“信息孤島”,由于數出多門,各職能部門使用各自系統的數據,出現了數據“打架”現象,信息不能共享。為解決這類問題,信息化建設發展到了一個重要階段,即第四個階段——集成階段。
集成階段之初,限于當時的認識和技術條件,人們主要通過利用數據庫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來整合集成現有的信息系統。即采用俗稱的“連來連去”法集成。這一時期,IT技術人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獲得了部分成功,建成了一些覆蓋面較廣的綜合信息系統,但應用效果并不太理想,集成、共享的目標沒有真正實現。
- 上一篇:業信息化發展歷程中諾蘭模型第一階段
- 下一篇:業信息化發展歷程中諾蘭模型數據管理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