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工程理論基礎之系統工程思想
1.系統工程思想
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SE)是20世紀中期興起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主要是應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建立實際對象的數學模型,應用合適的優化算法對模型進行求解,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系統工程的目的是實現總體效果最優,即從復雜問題的總體人手,認為總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各部分雖較劣,但總體可以優化。如電話網絡,不能只研究個別電話的質量問題,必須從總體網絡人手。因此,系統工程技術通常被應用于復雜工程,從太空飛船到芯片設計,
從機器人技術到大型軟件產品。第一次應用并提出這個名詞是在194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制電話通信網絡時,將研制工作分為規劃、研究、開發、應用和通用]二程等五個階段,提出了排隊論原理。1940年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應用了系統工程原理進行協調。自覺應用系統工程方法而取得重大成果的兩個例子是美國的登月火箭阿波羅計劃和北歐跨國電網協調方案。
從學科體系上講,系統工程不屬于基本理論,也不屬于技術基礎,它所研究的重點是方法論。系統工程方法論是在綜合應用運籌學、控制論、信息論、管理科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思想和方法。它是在系統工程的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早在1957年,美國學者H.H.古德和R.E.麥克霍爾在《系統工程》一書中就對工作步驟、工具和技術等方面作過較為系統的描述。到了20世紀60年代, 許多系統工程學者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了系統工程方法論的許多有關步驟、內容和方法, 雖然這些工作成果在形式上不盡相同,但基本思想還是一致的,其中以霍爾的方法論最具代表性。美國系統工程專家霍爾( A.D.Hall)在1969年利用結構分析法提出著名的霍爾三維結構j使系統工程的工作階段和步驟更為清晰明了。
霍爾三維結構是將系統工程整個活動過程分為前后緊密銜接的七個階段和七個步驟, 同時還考慮了為完成這些階段和步驟所需要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有皂。這樣,就形成了由時間維、邏輯維和知識維所組成的三維空間結構。其中,時間維表示系統工程活動從開始到結
束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全過程,分為規劃、擬定方案、研制、生產、安裝、運行、更新七個時間階段。邏輯維是指時間維的每一個階段內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和應該遵循的思維程序,包括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系統綜合、系統分析。優化、決策、實施七個邏輯步驟。知識維列舉需要運用包括工程、醫學、建筑、商業、法律、管理、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知識和技能。j三維結構體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統工程研究的框架,對其中任一階段和每一個步驟,又可進一步展開,形成了分層次的樹狀體系。
- 上一篇:信息安全工程的必要性
- 下一篇:信息安全工程理論基礎之項目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