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筑牢網絡空間安全的銅墻鐵壁
隨著以互聯網為主體的全球網絡空間迅猛興起和普及,西方國家網絡戰力量異軍突起,迅速打破了原有的國家防衛格局。網絡空間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成為我軍面臨的新的使命課題。
作為全軍唯一以“信息”命名的綜合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加速核心軍事能力向新的作戰領域拓展,在信息領域、網絡空間肩負起了守土有責的使命擔當。
2014年夏天的一天,對于正擔負軍事演練的陸軍某部來說,無疑是“黑色”的。演練指揮網突然出現網絡阻斷,指揮通訊中斷、演練被迫停止。面對這突發的網絡事件,演習部隊想到了信息工程大學。
面對緊急求救,信息工程大學迅速派遣專家組趕往演練地域,連夜展開會戰,很快查明了原因、恢復了通信。部隊領導拉著專家的手再三表示感謝,還專門來電為參戰專家請功。
對于該校來說。教學訓練針對崗位、科研選題來自一線、技術服務面向實戰,已經成為教學科研、技術創新的著力點。
有資料顯示,我國已成為“黑客”攻擊的最大受害國之一,我黨政軍信息系統和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隨時面臨著網絡竊密泄密、遭受攻擊的危險。要想確保網絡信息安全,就必須敢與強國搶占信息技術的制高點。
核心技術研發不能“追隨”只能“領跑”。信息工程大學把準星瞄向了被稱為互聯網樞紐和控制中心的路由器。 “用外國的芯片,打起仗來,一條指令就可以癱瘓網絡中樞,何談信息安全?”2004年底,他們成功研制IPV6核心路由器,為中國的互聯網安上了中國“芯”,由此開辟了一條高速寬帶網絡技術從跟蹤研究、同臺競技到自主引領的發展道路。
信息疆域,決勝剎那,他們的腳步未敢停歇。2013年9月23日,一條“我國成功研制世界首臺擬態計算機”的消息,迅速成為各大報刊、網絡媒體的熱點新聞。首臺擬態計算機研發者就是該校鄔江興教授帶領的科研技術團隊。
“這種創新將重寫由西方主導的現行網絡‘游戲規則’,給網絡空間安全防護帶來巨大推動。”研發人員介紹,擬態計算機是受擬態章魚所啟發,把計算機從固定結構推進到可變結構,這在世界上開創了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的新方向。在此基礎上,他們建設擬態安全主動防御體系,在不規律的變化中,避免敵方發現規律、實施攻擊,確保信息系統在軟硬件“有毒帶菌”環境下依舊安全可信、可管可控。
在該校,這樣領先世界的研究成果遠不止這一例。近年來,他們在可見光通信、量子通信、腦科學和腦機協同等新興方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許多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有些還領先世界水平,未來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的運用都將會對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帶來顛覆性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