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中培偉業《軟考項目經理中高級考前培訓》學員潘經理作為項目經理負責實施集團公司多項目管理信息平臺建設項目的為例,探討了信息系統項目的風險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性。風險管理、持續過程改進,及時有效識別主要風險有助于做好風險的應對,促進項目健康發展。本文主要討論了該項目中的成本風險、時間風險和需求范圍風險等方面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案例中分析了采取嚴格控制費用、追加人力資源投入、統一雙方的需求認識等方法來化解問題;通過采取上述措施,達到了節省費用,按時完成上線目標,確認并完成項目的主要開發需求等效果。
案例項目為集團公司的多項目管理信息平臺建設,主要用于建設該集團公司的多項目管理信息平臺系統,以便集團公司能夠實時有效的了解各個分公司不同項目現場實際的狀態、進展和費用的支付情況、風險控制的效果及質量管理方面的信息。在本項目中,潘經理所在分公司是集團公司下屬企業中設計、勘察、EPC管理經驗豐富的單位,有多位設計大師并獲得國內外多項建設工程大獎,所以集團公司進過篩選和比較在眾多分公司中選擇潘經理分公司承攬該項目,建成后在應用到集團公司和各個分公司。潘經理分公司領導非常重視,立即成立項目管理部。潘經理作為項目管理,負責項目的各項風險管理、對內外溝通等工作,在工作中實際確立定期項目例會,雙方唯一接口負責人制度。該項目總投入400萬元,起始日期為2015年1月1日,建設周期為1年。
風險在一個實際項目中的發生是避免不了的,項目組要通過編制風險計劃等手段,來預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產生那些風險。同時,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組要正確的對待風險的發生,主動去觀察,以便發現可以的風險,即風險的識別。對于已經認識到的風險,項目組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過分析找出原因,并進一步找出應方案和計劃的建議。然后通過項目例會[多寫一些技術]等手段,確認最佳的解決方案,并實際落實到具體的負責人來解決問題。最后項目組通過對此項目的風險化解提煉出一些對今后工作有意義的借鑒之處。
在該項目中本人曾提到成本、時間、需求范圍等方面的風險。成本風險常來來源于前期成本估算不準,實際發生成本嚴重超出原有預算;時間風險,多受到后期需求變更、項目進度計劃不合理、關鍵人員流失等因素影響;需求在系統集成項目中具有漸進明細的特征,應做好用戶的全程參與、加強需求的前期溝通工作。下面吻別結合這三個論點來逐一論述。
1、關于成本風險
IT項目成本管理是為了保證完成IT項目所花費的實際成本不超過其預算成本而展開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它主要包括:成本估算,編制完成IT項目各項活動所需資源的大致費用;成本預算,將中的成本估算分配到各項活動或工作包上,來建立一個成本基線;成本控制,分析造成成本偏差的因素,控制IT項目的預算的變更。在項目進行中本人發現由于本項目中各分公司及項目現場的工作時間不同:現場是7天工作制,公司部門為5天工作制。因此建議,對于規模大的分公司和現場項目部指定專職團隊人員,規模小的分公司和現場項目部指定兼職人員,使用平衡矩陣項目組織,實行5+2天工作制模式。該建議在項目視頻例會上討論后通過并形成會議紀要,這樣解決了項目有專職信息系統的人員避免與原部門的工作產生沖突,同時不必增加新人,可以有效解決人力投入的成本過度增加問題。
2、時間問題帶來的風險管控
IT項目進度控制是依據該項目進度基準對IT項目的實際進展情況進行控制,是項目能夠按時完成。進度控制包括定期收集項目完成情況的數據,將實際完成情況與計劃進行比較。在制定計劃是,資源平衡很重要。初始計劃所需的資源往往超過實際可利用的資源,嘗試在項目進度計劃和實際可用資源之間進行平衡和優化。進度計劃在項目管理團隊認可和批準后,作為進度基準使用,表明IT項目中各個活動的基準開始時間和基準完成時間。指明在制定進度計劃時,采用一些適用的方法,以確保進度合理可行。由于該項目是集團公司高層領導安排的,只是給了大概的要求,比如工期,投資規模,優先使用集團內的資源,通過這平臺要達到什么效果,并沒有明確一些具體的事項,因此在編制計劃時需要明確工作包的內容及活動項,同時,公司部門和項目現場的工作時間有差異,因此需要在例會上討論確定,實行5+2天工作制后,需要分公司信息系統人員與現場項目部配合的工作在2天內完成,需要現場項目部信息系統人員完成的事情在5內完成。這樣既能保證工期不拖延,可以避免部門工作和項目工作的沖突。
3、需要范圍帶來的風險
需求工程是指應用已證實有效的技術、方法進行需求分析,確定用戶需求,幫助分析人員理解問題并定義目標系統的所有外部特征的一門學科。它通過合適的工具和技術系統地描述了待開發的系統及其行為特征和相關約束,形成需求文檔,并對用戶不斷發生編制的需求演進予以支持。由于軟件系統的復雜性,在需求分析階段可能存在開發方對委托方的業務需求理解不全面、不準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通過需求評審進行相關的質量控制,往往造成開發結果與用戶需求不一致的情況。
在項目進行中本人發現,前期一些需求也存在不合理之處,其范圍定義過大,使得大范圍的需求與集團公司內部及各分公司其他系統存在沖突,比如,有些分公司有自己項目信息系統管理平臺,但是部分功能與高層領導要求不符或者缺少。為此,潘經理組織團隊成員包括虛擬團隊的成員先了解清楚各個分公司及現場項目部現有信息系統的架構和運行情況,包括有哪些功能,有多少人在使用,以什么語言開發的,目前運維的情況如何,服務器架設在哪里,無未后期預留的接口,能否與其他系統兼容或嵌套以及即將結束的項目設備和人員的安置。確定這些信息后,潘經理將現在實際情況,分成三類,無自有項目信息系統管理平臺的,需要開發;有項目信息系統管理平臺的但不能兼容或嵌套的情況,根據需要進行部分開發;有項目信息系統管理平臺的但能能兼容或嵌套的情況,進行部分調整修改。對于項目現場的網絡設備及服務器,根據使用年限和型號,為后期項目多備用。在高層例會上將該方案提交后,獲得高層和各個分公司的認可,并形成會議紀要。隨后修改了需求說明書,調整了產品規劃,制定了一個較為可行的可以實際操作的需求列表,并按照執行,最終保證了產品與項目真實需求的一致性。在隨后的執行中不斷跟蹤這些需求變化,及時加以調整,來達到正式的產品需求。由于明確了需求,人力和開發成本及設備購置成本得以降低,現有資源得以重復利用,為集團公司及各分公司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案例的介紹,本人總結一下該項目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首先任何項目都會遇到人力等因素造成的成本問題,因此在適當追加成本的情況下,合理選擇多種解決方案中最優者,以便達到最節省成本的目標;其次,項目由于需求不明確等問題會帶來趕進度的問題,要在雙方溝通的情況下,找出主要的需完成的任務,完成它就保證了整體的時間進度;最后,在需求風險管理方面,在項目立項階段制定的范圍需求,都會存在一定的欠缺,要根據實際的項目情況加以改進,并在多方都認可的提前下,加以實施,同時,跟蹤其執行情況,不斷修正需求,達到正式產品需求。
該項目歷時1年,最終順利,如期地完成了目標任務,潘經理項目部也被集團公司評為優秀項目部,潘經理個人被評為集團公司年度先進個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很大程度得益于良好的項目風險管理工作,合理的制定進度計劃,合理的進行成本控制,不斷完善明確范圍需求。通過本項目的經驗總結,本人為今后執行類似的項目的風險管理帶來了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首先,及時注意風險的發生,識別風險,然后分析這些風險的產生的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計劃,并且跟蹤風險的處理,并不斷的進行修正,最后及時完善到項目進度計劃中;同時,良好的溝通是解決風險的重要手段,因為只有在多方認可的情況下采取有效地措施,才能化解一系列的風險,達到有效風險管理無論任何的能力,手段都要進行有效的內外部溝通才會被他人獲知并認可,落實。同時,對于此類項目建議今后仍需改進一些問題,諸如:加強范圍管理,做好溝通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