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內容之一。作為產品原型設計的準備工作,需求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續產品相關工作的方向和范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應該在這個需求分析上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中培課堂《需求分析與管理最佳實踐》培訓專家劉老師根據自身以往的需求分析經歷以及觀察到的一些情況,分享一下產品經理在需求分析工作中常見的5大問題。
1、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這大概是產品經理最容易犯的錯誤。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產品經理是用戶需求的代言人。此時,產品經理的身上其實融合了兩種身份:1.提出需求的用戶2.整理需求的自己
一般來說,在需求分析工作的開始階段,產品經理大多都能保持一定的清醒,能夠比較理智地區分需求的來源。隨著產品需求分析工作的展開,無論是用戶調研,還是競品分析及相關需求分析鞏工作,都會使得產品經理越來越熟悉用戶的需求。產品經理在需求分析方面也會逐漸變得自信起來。
但較長時間沉浸在產品調研工作中所產生的成就感中,產品經理會漸漸地、不自覺地將這兩種身份搞混,把自己當做典型用戶,然后就會開始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針對自己需要的但并非用戶需要的需求,甚至到后期開始忽略用戶調研,任憑自己的喜好來判斷需求是否合理。
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一般會變得比較固執和自我中心,會堅定地不認為自己發生了越俎代庖的狀況,從而讓產品后續工作出現不必要的偏差。
劉老師對此給出了兩個建議,首先就是要融入到用戶當中去,定期、有節奏地將產品需求梳理的結果和用戶溝通。劉老師認為最少進行兩次這樣的溝通。第一次是產品需求框架梳理完成,這次的溝通可以過濾掉方向上的偏差和錯誤;第二次是產品需求細節梳理完成,這次的反饋可以在細節上過濾掉偏差和失誤。
經過這樣兩次的溝通、反饋,基本上不會出現低級或致命的偏差,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現錯誤。同時,可以將這兩次反饋發現的錯誤情況進行記錄,找時間反思一下自己為什么當時會犯錯。
劉老師的第二個建議是:將自己和用戶的角色關系拉平,不要將自己當做上帝。產品最終是給用戶用的,某個功能需不需要,需求強度是低還是弱,并不是產品經理說了算,而是目標用戶說了算。
產品經理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記住自己的責任不是制定需求,而是發現用戶需求,然后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將發現的用戶需求變成規范、完善的需求描述文檔。
一定要尊重用戶的聲音,因為你要的是產品成功,而不是你的所謂需求成功。
每當你固執地堅持某個自認為正確的需求的時候,記得及時想起龍哥這句話。
問題二:完全被用戶牽著鼻子走
雖然說產品需求最終是來源于用戶的,但是,合格的產品經理們都應該知道,用戶大多數是不專業的,他們往往會傾向于短視,會給出一個類似是需求但卻不是真正需求的表面需求。
如果你不是足夠用心和敏銳,會很容易出現被用戶帶偏的情況,盡管這并非給你提出這樣需求的用戶的本意。
劉老師的建議是,多問幾個為什么。用戶短視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他想解決問題,他只不過是在自己的所知范圍內找了一個他認為的合理的解決方案出來,你如果把這個解決方案當需求,那就會被帶偏,甚至偏的相當離譜。
基于以上分析,你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可以通過問“為什么”(為什么你要這個功能?為什么你想這么做?)來獲得用戶表面需求背后的真實需求。一旦找到真實需求,自然就不會出現被帶偏的情況。
舉個栗子(一個產品經理都聽的耳朵起繭的例子,所以龍哥只是提要一下,真不知道的筒子們可以度娘或者人肉一下):
第三大問題:工作混亂
產品經理跟用戶打成一片,也能從表面需求透視到真實需求了,這個時候,第三個坑來了——眉毛胡子一把抓。
此時,產品經理搜集了一大推需求,每個都是貨真價實的真需求,看起來都很重要,都不可或缺,但又隱隱約約感覺到這些需求的確有些多,看著有些頭大。
這個現象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沒有對需求進行分類和優先級排序。劉老師的建議是,建立有效的模型。
第四大問題:完全被領導牽著鼻子跑
你帶著自己發現的、經過整理和分類的、而且排了優先級的用戶需求,壯志滿懷地跟領導匯報,期望得到領導的贊許和肯定,然而,你總會遇到被領導否掉的情況,盡管有時候你認為自己是對的。
莫名其妙地,你居然被領導掰彎了,搞出一個領導認可但你可能表面認可但內心去不一定認可的需求出來。
劉老師的建議是,堅持專業原則。如果領導是內行,那一般情況下,領導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可能都多,他會高瞻遠矚,看到一些你沒有看到的東西,給你一些超越你現有積累、經驗以及教訓范圍的建議,因為這是超越你的,所以你當時可能很難理解,但你應該聽他的。
另外一種情況,領導是外行,不但外行而且強勢。這個時候就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分明不同意他的意見,但卻礙于他是領導,不好意思說或者不敢說。
劉老師的建議是:嘗試地去說。整理好你的理由,而且你要對自己自信,你要相信自己不會平白無故地弄個莫須有的需求出來,你給領導講你的邏輯或者論據,如果你理由充分且正確,領導也沒有必要堅持一個錯誤的東西,畢竟產品好公司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