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測試狀態進行調查旨在為測試行業提供一些可據參考的見解,順便回顧一下像測試技術,測試自動化,以及測試人員今天面臨的挑戰等方向重點。調查的前期準備是由PractiTest公司的Joel Montvelisky和Tea-Time公司的Lalit Bhamare合作完成的。Montvelisky解釋了2016年的調查步驟:
Montvelisky:我們仍然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軟件測試行業的潮流,同時也要持續關注比較類似的問題,也確保三次調查的數據比較起來準確度更高。
在采訪Montvelisky有關2013年測試狀態報告的時候,他提到了測試人員應該使用敏捷實踐,敏捷技術和敏捷工具:
Montvelisky:我們都已經看到了,敏捷團隊所使用的自動化測試占比遠高于“非敏捷”測試團隊。敏捷團隊在使用大量的自動化工具,包括Selenium和TestComplete等等。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是,自動化測試團隊是多數開發團隊在開發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測試部門。而且許多自動化測試人員都使用相同的開發框架,如Jenkins和Bamboo,這樣可以直接將其測試集成到程序構建過程中。
在技術上,可以看到許多探索性測試和腳本測試相結合的測試方式。這種混合測試可以幫助團隊來應對項目的動態需求,同時還保持較高的安全級別,但可能會對正式的測試套件存在限制。
測試狀態2015報告里提到了當前測試團隊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從InfoQ采訪對Joel Montvelisky和Lalit Bhamare的采訪里可以了解到:
Montvelisky:報告里說的很清楚,數據表明目前測試團隊最大的挑戰是測試人員數量上的增長和項目拖延時間也在增長。人員數量的增長反映了優秀測試人員相當稀缺,原則上在自動化覆蓋率高的行業,從業人員相對較少。所以說,只有更高的要求,才能找到優秀的測試人員。
第二個挑戰主要來自時間方面。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那就是任何一個工種都是按照更精益和靈活做法的方向發展的,這種方式正在挑戰我們以往所采用的長期而全面的測試周期。可現實中,我們要對風險分析,自動化,開發測試,和整體測試時間進行脫胎換骨的改變。
Lalit Bhamare:簡而概之就是,“用最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這意味著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更有意義的測試,發現更多的缺陷,花較少的預算,用較少的測試人員做更有效的測試。
關鍵點在于測試人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利用Rapid Software Testing 和Context Driven Testing原則來思考問題,做一個真正的“有思維的測試人員”。
當InfoQ問及Montvelisky基于他個人所了解的情況來分析一下測試行業未來趨勢怎么看的時候,他說期望2016年的調查問卷上能夠反應出更多具有行業洞察力的問題:
Montvelisky:對于接下來測試行業的發展走向還是要結合多方面的發展來看待的,看它是不是正在朝著輕薄化的方向發展,看看有多少測試任務是敏捷團隊的核心任務的,看看現在的敏捷趨勢是不是向DevOps靠攏的,也看看人們在社會網絡中的工作分量和虛擬會議增多了多少等等。
最后的結論還是會根據調查結果得出。此次仍然是通過一系列常規問題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測試行業和社會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