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性能測試和可靠性測試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尤為重要,在軟件安全性能測試的過程中,測試者其實在扮演一個試圖攻擊系統的個人角色。而測試者就可以嘗試去通過外部手段來獲取系統的密碼,也可以使用一些瓦解任何防守的客戶軟件來攻擊系統,可以把系統“制服”并且使得別人無法訪問。也可以有目的地引發系統錯誤,期望在系統恢復過程中侵入系統。當然也可以通過瀏覽非保密的數據,從中找到進入系統的鑰匙等等。軟件性能測試和軟件可靠性能測試的具體內容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軟件性能測試:
1.軟件性能測試包括三個目標:①發現缺陷;②性能調優;③能力檢驗與規劃;
2.軟件性能的主要指標有:響應時間、系統響應時間和應用延遲時間、吞吐量、并發用戶數、資源利用率;
3.系統的響應時間通常是指該系統所有功能的平均響應時間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大響應時間;
4.對于無并發的應用系統而言,吞吐量與響應時間成嚴格的反比關系;
5.吞吐量不能無限的增大,關鍵原因在于資源利用率不能無限的提高;
6.資源利用率可以為性能調優提供很大幫助;
7.在壓力測試時,軟件通常會處于性能下降曲線的哪個區間:性能輕微下降區;
8.擔任軟件性能測試中最核心的技術力量的角色是設計人員;
9.通常分析性能下降曲線時,會首先將其分為幾個區間:性能平坦區、性能輕微下降區、性能急劇下降區。其中性能平坦區是軟件運行的正常狀態,因此人們往往希望該區間越長越好;性能輕微下降區;是軟件承受高負載的緩沖區,該區間也是越長越好;性能急劇下降區不是軟件的正常運行區間,這一階段響應時間會急劇增加至用戶不能忍受,吞吐量會急劇下降甚至低于單用戶時的吞吐量,但該區間對于分析性能瓶頸卻有很大作用,通常說來,性能急劇下降區的起始點(也稱性能拐點)就是性能瓶頸出現的地方,此時進一步分析資源利用率就可以找到性能瓶頸的原因。
10.失效恢復測試是指驗證系統從故障中恢復能力的測試,很多系統應對具有一些容錯的能力,在出現某些故障時,仍然能夠讓用戶繼續使用下去。
11.對物理破壞的防護措施有三點:(1)所有設備都應遠離災害(如水災、火災、雷電、戰火等)的侵擾。(2)主要設備需要遠離人為破壞,如計算機和打印機等要放在有安全門鎖的機房等。(3)主要設備要屏蔽電磁干擾。
軟件可靠性能測試:
1.目前主要的軟件可靠性分析方法有失效模式影響分析法、嚴酷度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潛在線路分析法。
2.可靠性測試:在比較大的業務壓力情況下進行的軟件可靠性測試。
3.軟件可靠性測試過程包括五個步驟:確定可靠性目標,定義軟件運行剖面,設計測試用例,實施可靠性測試,分析測試結果。
4.軟件可靠性預測的目的是根據軟件在可靠性與測試揭示的故障情況來預測軟件在正在運行時的故障和實效情況.
5.軟件可靠性測試的目的通過受控的軟件測試過程來預測軟件在實際運行中的。
6.可靠性測試的測試用例集要完全符合運行剖面的定義;
7.軟件可靠性測試使用的測試用例必須滿足語句覆蓋;
8.軟件可靠性測試通常用于有可靠性要求的軟件;
9.軟件可靠性的指標是平均無失效時間;
10.在軟件可靠性測試時,人們關注的核心是軟件失效;
11.軟件可靠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失效模式影響分析、嚴酷性分析、故障樹分析、事件樹分析和潛在線路分析。
12.軟件可靠性有兩方面的含義:①在規定條件下,規定時間內,軟件不引起系統失效的概率。②在規定時間周期內,在所述條件下執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而與軟件的操作人員無關。
以上我們詳細介紹了軟件安全性能測試和軟件可靠性能測試的具體內容,如果您想了解其他相關相信,請您及時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