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運時,異鄉游子回家的心已經開始躁動了,家鄉的父母也開始翹首以盼,等著自己的孩子們回家過年,當然也有這樣一群父母,逆風而行,從老家跋山涉水、奔波千里,到兒女的身邊,他們有著不一樣的理由,卻都只為了同一個目的,那就是和子女團聚,而這種過年方式,也被稱之為“反向春運”!
最新春運大數據顯示,今年的反向春運的人次破30億,反向春運人次達創近三年新高,飛豬報告和高德地圖數據紛紛顯示,反向春運數據逐漸上升。
兒童較往年增長了39%,50歲以上的旅客較往年增長了42%,此外,“四老一小”的訂單數量也有明顯的增加,以往從一線回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一改往常春運軌跡,轉變為讓父母和孩子們從二三線城市到一線城市過春節。
此外,政府對反向春運也加大了支持力度,還專門發布了《關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并為所有反向春運的旅客提供了各種列車優惠政策。
01
反向春運
是父母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
2020年1月9日,在廣州打工多年的王先生和妻子劉小姐正在急急忙忙地趕往廣州南站,去接已經一年沒見從老家江西過來的父母和孩子,此時此刻,今年剛滿 10歲的小豆豆比較平時更加聽話,眼睛一直看著窗外的風景,時不時會轉過頭問問爺爺奶奶還有多久到站。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見到爸爸媽媽了,爺爺奶奶們也感受到了孫子激動的心情,自己也忍不住露出了幾顆泛黃了的老牙。
對老兩口來說,這是第一次出這么遠的門,他們心里不僅有對孩子的想念,還有對新鮮的廣州的期待和好奇,“現在的生活不像我們那個年代那么艱苦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出門也方便,讓孩子們春運高峰期回家,還不如我們帶著孩子過來,沒那么擠,過來也方便!”王先生父親說道。
2020年1月12日,正坐在候車室的李爺爺一直抱著自己的孫女,旁邊的老伴方奶奶正在給孫女剝橘子,李爺爺說,兒子好幾年都沒回家過年了,他工作太忙,所以這次我和老伴就想了個辦法,我們帶著孫女去上海,陪兒子過年,也不用孩子們來回跑,還耽誤事,說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車站工作的劉女士說,自己今年不回家,給父母和孩子買了火車票,這樣開銷也不大,而且自己也不用提前請假剛回家。
劉女士已經和老公商量好了,這次父母和孩子過來,一定要帶他們好好玩,好好吃,也不枉白來了一樣,而且父母和孩子們從家鄉來北京也沒那么擁擠,只要是家人在一起,在哪都可以過年!
02
反向春運,有利也有弊
兒女應該懂得感恩
雖然反向春運看起來不僅方便又實惠,而且還能讓家里的老人見見世面,但也有不少人反對反向春運。
湖北恩施的一位黃大爺,今年已經68歲了,今年兒子和兒媳不能回家,他帶著妻子和小孫子去深圳和兒子團聚,可離火車發車只有半小時了,黃大爺還沒找到檢票口,急著滿頭是汗。
黃大爺說,這是自己第一次出門,兒子今年開了個小公司,太忙了回不了家。所以自己就帶著老伴和孫子去北京了。
其實還有很多像黃大爺這樣的老人,平時在老家幫兒女帶娃,春節的時候,又在反向春運中奔波勞累,有時候他們人生地不熟,誤了火車,還有的初來大城市,不能像家里一樣去街坊鄰居串串門,多少也會有些不適應。
所以這是父母為了孩子做出的無私奉獻,雖然讓父母感受下大城市的新鮮也不錯,但年輕人也必須多多理解父母的身體,畢竟舟車勞頓、年紀也大了,更需要我們的體貼和照顧。
03
家是無數人魂牽夢繞的理想
小培還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很感動的故事,一位名叫@咕嚕肉的網友分享,說原本晚上6點能趕到家的,沒想到在高速公路上塞車塞了5個多小時,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凌晨12點多了,可飯桌上的菜都沒動,還是熱乎的。
后來爺爺說,大冬天的,飯菜涼得快,為了讓你吃上熱乎飯,她一晚上來來回回熱了好幾次,網友@咕嚕肉當時聽完,眼圈全紅了。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無論千山萬里,大家都想要回家的原因吧。
因為家才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回家,是為新的一年積攢力量與活力,回家是關愛家鄉、陪伴親人最好的方式。
過年了,趕緊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