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一名18歲的大學生起訴蘋果,要求賠償10億美元,原因是蘋果在其專賣店使用面部識別軟件,并將其誤認為搶劫犯。
當事人稱,當時他正在曼哈頓參加高中畢業舞會,他推測,真正的竊賊可能從他之前丟失的學生證上竊取了自己的信息,但學生證上沒有照片。
蘋果的不當行為對他造成了傷害,包括他于凌晨4點在他家被紐約警察局逮捕,迫使他缺課和錯過期中考試,隨后影響了他的成績。他起訴蘋果公司玩忽職守,故意制造情感痛苦、誹謗以及其他指控并要求賠償10億美元。
對此蘋果做出回應,宣稱其從未在專賣店中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然而事情卻把面部識別拉入爭議中。
去年,亞馬遜開發和銷售的面部識別技術Rekognition遭到了隱私倡導者、自由組織甚至內部員工的抨擊,認為Rekognition直接或間接侵犯了公民的權利和人權。
今年1月,一些股東提出禁止向政府出售Rekognition,亞馬遜一直試圖打擊這個提議,但一直遭到了SEC 的拒絕,此外,亞馬遜沒有辦法提供“獨立證據”表明沒有任何權利受到損害。
而微軟今年也因為AI和面部識別軟件而受到大量的抨擊,一是與國內的大學共同研究AI相關項目,二是向美國監獄出售面部識別軟件等等。
AI和面部識別近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來自民眾和政府的壓力,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幾項法案來限制面部識別的使用。甚至連美國參議院也把面部識別軟件,納入到了兩黨法案中。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運用,越來越多的潛在的威脅就會慢慢暴露。eBay的創始人皮埃爾·奧米迪亞和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都曾表示過對于人工智能倫理和道德的擔憂。
3月26日,Google成立ATEAC委員會用來處理人工智能中道德和權利相關事務。但成立不到一周就解散了,從google的說法來看,人工智能道德和倫理的組織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現實卻是很難去執行。
當然,沒有人愿意花錢去做沒有半點實際效果的事情,對商業公司來說,這和慈善沒什么區別,如果政府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約束,對于人工智能道德和責任的議題將會變成未來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