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里云研究中心發布《2019數字化趨勢報告》,并指出當前數字化的應用領域正從互聯網行業向政府、金融、零售、農業、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行業深入。
其中,政府、零售業等將成為受云計算、人工智能、IoT等新技術影響最深的行業領域,在未來3-5年內,數字化程度有望達到70%-80%。實際上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深入,以及新技術的不斷使用,數字化轉型某種程度上得力于AI和新技術的不斷使用,而場景化和實用化的人工智能又促進了消費轉型和產業升級。
數字化1.0階段, 零售企業通過將顧客數字化, 了解消費者是誰, 怎樣保持與消費者的互動, 更容易取得成果。與此同時, 通過前端業態的創新, 零售行業也吸引了一些媒體、消費者的注意。如果能把商品購買的成本和運營成本降低, 再通過服務提升商品價值, 獲利空間將變得很大。因而, 通過全流程數字化提高企業各個環節的效率, 降低運營成本, 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阿里數字化報告中指出區塊鏈技術將運用于多種不同場景,比如智能化政務系統,在機器人與AI技術助力下,7×24小時辦公成為可能,市民通過網站、政務APP或支付寶等軟件,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辦理。事實上, 在數字化2.0階段, 企業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從“人”的角度, 數字化2.0需要解決與消費者的互動問題, 增加消費者粘性;從貨的角度, 需要解決如何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分析哪些商品適合線上渠道, 哪些商品適合線下渠道;從場的角度, 則需要通過技術提升門店運營效率, 讓到店消費者獲得更好的體驗。
同時智能也將把消費者帶到線下,讓線下商家也能做到想用戶所想、所未想,實現千人千面,提供一致的高效服務和體驗。而消費者打開手機就能發現附近有什么店鋪、有什么品牌、有多少人買過、有哪些潮流新款、有哪些促銷活動等,實現線上線下全觸達,出門購物和線上購物將一樣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 對消費者的數字化分析, 即使委托第三方平臺進行, 也需要零售企業掌握好核心流程, 與消費者建立起線上、線下的真正聯系, 關注線上、線下兩方面的增長, 這才是數字化的意義所在。
在商品的數字化2.0階段, 零售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及相關技術, 分析目標范圍內目標消費者的需求, 并根據這些需求調整商品;通過商品需求分析, 提前打通供應鏈, 讓補貨更及時, 提升上下游合作, 進而降低運營成本。
近年來數字化發展出現了很多的業態創新, 也創造了一些新的消費場景, 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消費體驗。而門店數字化,新零售、房地產、汽車產業也將成為未來發展重點。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