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中培的同學們有多少住在“盒區房“里,你們在互聯網行業沉浸已久、收入早早躍過了平均線,每天精神抖擻地在課堂與公司,在大數據與架構設計之間穿行,你們都應該在“盒區房”里安居樂業吧?
“盒馬鮮生”這一生鮮行業的新物種,在北京已落地開花,它是超市也是菜市場還是餐飲店更重要的它還是外賣中心。
它是阿里系打造的新零售的”樣板房“。當年,馬云與王健林的線上線下之爭已成了地鐵里駛去的前一站,而新一站已是線上線下緊密融合的小站了。
如今,盒馬鮮生落戶在哪里,哪里就被幸福地貼上了”盒區房“的標簽。只要住在它三公里的方圓之內,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半小時免費送貨上門“的超級服務的。就算只要一瓶水也能享受到。
當然,這并不一定是高檔小區的特權,其實連偏遠的房山區域也有它的領地。但,顯然,它的定位是中產、年輕人、上班族,喜歡新鮮的食物與新鮮的生活方式的人。
而這些與我們中培的同學們的生活選項很近、很搭、很投緣。
我剛好在盒馬鮮生的三公里服務圈里。休息天,我很喜歡步入”盒馬“的世界里瞧瞧新鮮。
與傳統零售業最大的不同是,盒馬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及先進設備,實現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化匹配,從供應鏈、倉儲到配送,盒馬都有自己的完整物流體系。
能做到三公里之內30分鐘配送速度,在于算法驅動的核心能力。店內掛著金屬鏈條的網格麻繩是盒馬全鏈路數字化系統的一部分。盒馬的供應鏈、銷售、物流履約鏈路是完全數字化的。從商品到店、上架、揀貨、打包、配送任務等,作業人員都是通過智能設備去識別和作業,簡易高效,而且出錯率極低。整個系統分為前臺和后臺,用戶下單10分鐘之內分揀打包,20分鐘實現3公里以內的配送,真正實現“店倉一體化”。
這是“盒馬鮮生”的創新。也是阿里人才、資本的強大力量的支持。
它完全顛覆我們對菜市場、生鮮賣場的理解力。它的生鮮品種最多,產銷鏈最全,都是從農場到貨架、從果園到柜臺,從海洋到水箱,到處是鮮活的帶著果農笑臉的、帶著大地豐收喜悅的、帶著牧場落日余輝的、帶著澳洲潔白浪花的------整個賣場構造出一個生動的“鮮美生活體驗館”。
在這兒吃----可以現場加工,回家吃-----可以打包送貨。很多新業態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盒馬鮮生是解決了最后從貨架到餐桌,從餐桌到入口”最后一厘米“的問題。
我喜歡徜徉在“盒馬”的場景里慢慢思考它的概念它的鏈接它全新的服務以及它背后技術的支持。聽說,盒馬總部人員里面有一半是軟件技術人才。更多的業態更好的服務都是對我們互聯網人才的進一步的饑渴。
共享單車出場了,顏色不夠用了,”河馬“先生出場了,動物不夠用了,互聯網下半場了,中培送出的人才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