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數字化”企業里面幾乎所有的商業關系,諸如客戶、供應商、雇員之間以及核心的業務流程都是通過數字化的信息系統進行連接和溝通。同時,核心的企業資產例如智力成果、財務和人力資源也是以數字化信息系統的方式進行管理和運作,也就是電子化管理。“數字化”企業對外部環境的反映速度比傳統的企業要快得多,使之能夠在競爭激烈、變化無常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并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在真正的數字化企業中,上至宏觀戰略決策、下到具體業務操作都必須采用數字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果沒有量化的數字,戰略決策就沒有依據,業務革新就沒有方向。
▌明確企業信息化內涵
企業信息化分為四層,正好對應企業四層組織:
1、操作信息化:目標用戶是:基層員工。需求重心是:快速、簡便
2、運營信息化:目標用戶是:Leader。需求重心是:智能調度
3、管控信息化:目標用戶是:管理者。需求重心是:PDCA
4、決策信息化:目標用戶是:領導決策者。需求重心是:企業內外情報資訊/數據。
▌明確傳統企業為什么要轉型
過去做企業信息化,是把企業內部的各個商業活動映射到了IT信息系統里。但是,企業信息化,在中國經歷了30年的時間,從單機單崗位,到多部門多崗位業務流程協同工作,到全企業全部部門全部人信息化,到企業集團全部信息化。繼續沿著這種思路發展,是進行企業業務國際化。
但電子商務的出現,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電子商務,作為業務+IT一體化,在中國開創了新業態。2008年,中國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作為出口大國,大量商品滯銷,急需甩貨清庫存。因而中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而且,我國基礎設施也支撐了電子商務發展,如生產者和消費者區域相對密集;高速公路/卡車/電動車/高鐵的配套設施齊全,這給運輸物流帶來便利;為了迎奧運大力發展WIFI/3G4G/智能手機方便了消費者隨時隨地訪問電子商務;大力發展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方便消費者有錢消費方便支付。所以,中國電子商務在內因外環境的促進下大力發展了。
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沖擊了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軟件商。中國企業,被電子商務從用戶-營銷-交易-支付-金融-倉儲物流-采購,全鏈條血洗沖擊,重構產業價值鏈、重新分配產業利益。所以,中國企業被迫全面轉型。從思維、資本所有權、組織、流程、績效、產品、營銷、銷售、售后、盈利模式全在做轉型,向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學習。
企業過去從企業內部信息化、IT作為內部管理輔助工具、IT部門邊緣化、購買成套商用軟件,轉變為:企業連接消費者、連接生態合作伙伴、連接資本金融、IT作為企業核心、企業自我研發IT系統/合作IT平臺。
▌數字化企業轉型的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企業互聯網化
走出企業邊界,直接連接消費者,進行數字營銷、自動化訂單履約交付處理。這里所說的訂單,可以來自24x7的電子商務,也可以來自24x7的線下智能無人商店。
2 ▏第二階段:產業互聯網化
直接連接了消費者、消費者產生了訂單,為了訂單履約交付,企業就需要連接它的上下游鏈條,組織資源,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原材料采購、半成品深加工、倉儲物流。當然,智能無人車間、智能機床、智能流水線、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都是承載實現的關鍵技術。
3 ▏第三階段:社會互聯網化
社會互聯網化。也就是:無邊界業務、無邊界資本、無邊界組織、無邊界人才。把社會資源看作企業的資源,通盤考慮。如菜鳥做倉儲物流整合調度,不管是菜鳥自己的倉、合營的倉、租賃的倉,都通盤考慮全面為企業所用。這就是社會互聯網。通過業務合作、資本合作,達到異業連接,做到社會化資源的整合與調度。滴滴就是社會化約車的模式。
▌面向未來無邊界競爭,如何實施數字化轉型,CIO不僅是“技術使能者”,更應向“價值賦能者”轉變,需要具備以下五種思維
1、戰略思維:適應企業戰略性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拓展變革思維的視野,從單純的技術思維向全局性復合型思維轉變。
2、產業思維:適應企業“核心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需要,助力“融合發展”,從技術專家向跨界專家轉變。
3、商業思維:適應企業營銷方式和客戶服務“平臺化”轉型的需要,信息技術服務從面的向企業內部向面向社會轉變。
4、管理思維:適應企業組織、流程和管控模式數字化轉型的需要,助力企業扁平化、去中心、平臺化等互聯網模式轉變。
5、數字思維:適應 “數字化企業”的轉型需要,技術服務更敏捷、更簡化,從功能構建的適能者向值實現的賦能者轉變。
▌結語
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社交媒體、移動應用和大數據管理等數字新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從內部運營管理到外部競爭優勢構建,欣思博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助力企業建立清晰的數字化行動規劃。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