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一詞最早來源于建筑行業,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一系列的構件組合而呈現出的設計藍圖,然后整個建筑施工過程就圍繞著這個最頂層的設計藍圖進行開展。架構是針對具體事物的高度抽象通用的描述,它描述了其各部件及其之間的關系,比如計算機硬件技術發展到今天,絕大多數計算機硬件架構依然采用馮.諾依曼結構。企業架構(EA)是在企業信息化的實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約翰.扎克曼是公認的企業架構領域的開拓者,他認為使用一個邏輯的企業構造藍圖來定義和控制企業系統和其組件的集成是非常有意義的。當前國內大部分的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時候跳過了企業架構環節,直接進入系統的建設,這樣往往會導致重復投資、開發成本過大、信息孤島的現象。另外,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往往建立了很多獨立的部門或業務板塊,他們之間無法協調,流程斷裂,部門之間的職責不清晰,效率較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往往是用戶需求驅動型,而往往需求的提出者僅僅是站在本部門的角度去看問題,提出的需求零散、不能被復用。
對于企業架構,目前為止也沒有明確的定義,我的理解是企業架構是一個企業的藍圖,能被企業各業務部門所理解,這樣在信息化建設時,大家站在一個高度,用同一種語言去溝通,將需求驅動轉變為業務驅動。如下圖所示,企業架構承擔著將企業戰略落地到系統建設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企業可以通過企業架構構建企業的IT建設路線圖,自上而下的進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高IT投資回報,提高IT系統應對業務變化的能力,提高業務靈活性,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在企業實施企業架構的過程中,企業架構的產出如何做到讓各個部門所理解,架構能真正反映出企業的發展戰略,并支撐企業的戰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實施的過程也是因人而異。總體來說企業架構的基本目標:
業務與IT的溝通橋梁、快速響應業務變化
清晰明確的頂層設計
降低IT成本,增加投資回報
標準化
增加IT服務和管理能力
什么是TOGAF?
TOGAF是由The Open Group開發的一套企業架構框架理論,1995年發布第一個版本,目前最新版本為9.1。TOGAF是一個開放的,跨領域的免費架構框架,目前在全球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同類型的企業架構框架還有Zachman,DoDAF,FEA等,各有優劣,不再贅述。
TOGAF將企業架構分為四大領域:
業務架構:定義業務戰略、管理、組織、關鍵業務流程
數據架構:描述企業邏輯和物理的數據資產結構、數據管理資源
應用架構:公司各類應用系統的藍圖,描述系統與系統之間的聯系以及系統與核心業務的關系
技術架構:描述支撐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的軟硬件能力,如中間件、網路、通信、基礎設施。
TOGAF架構開發方法(ADM)
TOGAF定義了一套架構開發過程,以及架構交付物的標準,如矩陣、目錄、圖,以及參考模型,架構開發的過程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裁剪,關于ADM在后續進行詳細描述。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