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基礎
首先,讓我們認識“業務與IT的關系”,從企業角度通常會考慮的三個層面是:戰略層、管理層、運營層,這些層級使企業能夠很好的確定組織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業務和IT的匹配、聯結,需要企業高層、首席信息官CIO職責做出規定,并且診斷業務和IT之間的相互關系,查找缺陷,不斷優化和改進企業治理和IT治理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企業為什么需要“企業架構”來解決業務和IT之間的困局,什么是企業架構?看一下相關學術研究機構、 標準組織和大廠商給予的幾個定義吧。
·MIT的信息系統研究中心認為,企業架構是指業務流程的組織邏輯和IT基礎設施,反映組織運作模型的整合和標準化的需求;
·1996年Clinger-Cohen 法案界定企業架構是一個集成的框架,用于演進或維護存在的信息技術和引入新的信息技術來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和信息資源管理目標;
·IBM則認為企業架構是記錄在企業內所有信息系統、 它們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如何完成企業使命的藍圖;
·The Open Group 描述企業架構是關于理解所有構成企業的不同企業元素,以及這些元素怎樣相互關聯。
看到這里,想大家對于“企業架構“的作用不言而喻了吧!本質就是解決業務和IT之間的關系。那么我們在選擇“企業架構“體系框架時,有哪些選擇呢?當下的業界有Zachman通用框架、TOGAF、美國聯邦政府標準架構FEA以及美國國防部的DoDAF,但是隨著企業架構的不斷進化,逐步形成了以企業戰略、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為主的四個核心層次,也就是下面我要告訴給大家的TOGAF知識體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