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將企業戰略國標按平衡計分卡圖個維度分解成符合SMART原則的目標
分解的邏輯是先從財務層面設定戰略目標,財務是結果層面的指標,是企業經營成果的最終體現,如果戰略不能夠獲得好的財務回報,再好的戰略也是沒有絲毫價值的。平衡計分卡另外三個維度:客戶、流程、學習與成長都是為財務目標服務的,提高客戶滿意度、改善流程績效、提升企業能力都是為財務目標的達成創造條件,提供保障。這符合增值的原則:“讓客戶付費的活動才是增值的。” 當然在一定時期,企業為了能夠市場增長,為提升未來獲利能力可能會放棄短期對盈利目標的追求,但即便如此,企業當期非財務目標仍然是為了財務目標服務的。
財務目標是戰略的最終目標,是結果衡量指標。設定了財務目標還不夠,因為財務目標不會自動達成,還需要有清晰的財務目標實現路徑,抓住財務實現的關鍵成功因素,也就是對過程進行管理。為此,完成財務目標設定之后,我們還需要圍繞財務目標將戰略目標分解到流程、客戶、學習與成長三個維度。
企業所掙的每一元錢都來自客戶的口袋,為此財務目標確定之后,企業要思考一個問題,要實現財務目標,需要為客戶提供怎樣的價值?也就是要設定客戶層面的目標,要滿足客戶的哪些核心需求?在這些需求滿足方面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企業要獲得高的市場占有率、高的毛利,都是來自于客戶對企業價值的認可,如對公司品牌價值的認可、對公司產品競爭力的認可、對公司服務質量的認可、對交易方便性的認可等。客戶層面的指標應當直指企業財務指標,因為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的就是讓客戶滿意的同時實現公司的盈利目標,所以從價值工程的角度,企業優先要設定的客戶層面目標是有利于企業財務目標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