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人員最常面臨的E化通常是借助于業務流程管理軟件( BPM)實現流程在系統中運行。即便是一個流程的E化也要完整地將流程識別出來,對流程整體進行E化,而不是對流程的某個部分,或某種分類開展E化。否則后面肯定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流程重復E化工作。
不同的流程成熟度與通用性是不一樣的,成熟度高的流程更容易標準化,不容易發生變化;通用性強的流程,不僅適用于一個企業,有的還適用于行業內所有企業,有的甚至適用于不同行業的企業。根據流程成熟度與通用性的不同,建議流程E化的原則如下:
行業內通用的流程建議讓它在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ERP(有的還包括CRM、SCM等)中跑既然是行業內通用的流程,就應該本著先優化后固化的流程E化原則。我們應當充分吸取行業先進的經驗,將行業內先進的、成功的做法借鑒過來。而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最典型的ERP,它正是建立在先進管理理念及在行業優秀企業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提煉出的業務模型,將業務流程、行業知識、管理規則、管理經驗固化到ERP系統中。換句話說,ERP本身不僅是一個管理軟件,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行業內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而這些管理模式都是行業領先企業已經用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為此,這類流程非常適合采取拿來主義的策略,直接引入成型的管理系統,其E化的關鍵是了解公司的需求,選擇好適合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統,并設計好基于先進管理信息系統工具支持下的業務流程與管理規則,把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實施ERP、CRM等管理信息系統是必然的選擇。然而有相當一部企業實施ERP系統的時候并沒有獲得預期的目標,甚至起到了副作用,其關鍵原因在于系統實施前沒有做好公司業務流程的設計,沒有理解ERP軟件中包含的管理思想與管理模式,而是將現有的運作模式照搬到ERP 系統中,而ERP沒有得到很好的配置,很多好的流程設計、管理經驗沒有為公司所用,ERP的功冉旨沒有被發揮出來。所以這類企業實施管理信息系統之前一定要先完成流程現狀的梳理,并根據未來業務需求及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對未來流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