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架構與IT戰略規劃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重要課題。在很多企事業單位都已進行或正在進行IT規劃,有些單位還專門設置了負責IT規劃部門或崗位。可以說目前很多企事業單位并不缺少規劃,但是多數規劃無法執行,或者即使可以執行,也會因規劃本身的不完善,無法規避信息化的風險,造成大量IT投資的浪費。中培課堂《企業架構與信息化頂層設計最佳實踐》專家郭老師指出,我國企事業單位信息化規劃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問題一:閉門造車,只重形式。
中國有長期計劃經濟的傳統,大多數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與政府部門,都是要做規劃的,至少在程序上每五年要做一次。同樣,對于信息化,規劃的意識與程序也是不缺的。但是,在規劃的具體做法上,很多單位只是找幾個規劃人員,采取閉門造車,寫報告的方式,即不做業務模式與業務需求分析,也不做各層面管理者與業務人員的訪談調研。規劃的基礎是"拍腦袋",揣測領導思路,方法是"藝術創作"式的堆砌文字,最后雖然形成了一份聽上去很美,很能打動人,當然主要是打動領導的報告,但實際上這樣的規劃,只是形式而已,根本無法執行。
問題二:技術視角,脫離業務。
很多企業事單位的IT規劃,只當成是IT技術人員一項分內工作。但技術人員在編制規劃的過程,只是簡單地從技術視角出發,或者從本部門或本崗位的工作需要出發,不去關心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對業務的流程體系與業務需要也不做深入的分析,也不與業務人員進行充分的溝通。IT規劃與業務嚴重脫節,規劃變成IT工作內容(或IT項目)列表、IT設備采購清單,甚至淪落為只是一份技術研究報告。這樣的規劃根本不是規劃,造成的不只是信息化建設的尷尬,而是投資失誤、技術架構失策、IT與業務各行其是等嚴重后果。
問題三:好高騖遠,脫離實際。
許多企事業單位管理者明白信息化規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人士,采用專業方法,憑借專業工具來完成,需要導入國際上先進企業信息化標桿。考慮到依靠內部力量,很難完成一份專業、高水平、高層次的信息化規劃,需要引入外部資源,甚至只是對國際上知名的咨詢機構頂禮膜拜。規劃的過程過分依賴外部力量,過分看重標桿的指引,而沒有潛下心來,認真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差距,沒有分析標桿能否成功導入的現實問題。這樣形成的IT規劃,雖然感覺上很有高度,但同樣是無法執行。唯有規劃者能夠看清企事業單位的本質,基于企事業單位業務與管理上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才有可能使規劃符合實際,至于引入的專家或咨詢機構的名氣有多大,這只是一個虛幻的感覺而已。
問題四:繞開架構,無法落地。
IT規劃是不同的層面的規劃構成的一個完整體系,初步可分為IT戰略、IT架構與IT項目(或IT系統)三個層面,其中IT架構層面是核心,它是連接戰略與IT系統的橋梁,當然這個層面也是最難做的。完整的IT規劃,需要對各個層面的都進行明確的描述。但由于企事業單位管理者與信息部門人員,對IT規劃認識上的不足,提供IT規劃咨詢服務機構在專業與技能上的不足,IT架構層面的規劃都被繞開了,或是只是簡單的提到,并沒有細化的說明。按這樣的規劃去實施,IT戰略是無法落地的,那信息化也就不能推動業務戰略落地。
問題五:計劃粗放,無法執行。
我們都知道,IT規劃是為了IT系統實施服務的,規劃只有可執行,才有意義。IT 規劃需要細化為一系列的具有明確時間結點的行動計劃(項目計劃或任務計劃),并確定執行計劃的負責人,以及相應的團隊,再加上相應的保障措施,而且需要規劃人員對之實施規劃的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培訓與引導,這才有可能使規劃得到很好執行。但是很多企事業單位制定的IT規劃,沒有明確細化的行動計劃,沒有確定執行計劃的負責人,也沒有確定相應的保障措施,也沒有進行培訓宣貫。雖然制訂了遠大而鼓舞人心的信息化愿景、基本原則和漂亮的IT架構藍圖,但是企事業單位的實施人員,就是不知道從哪里入手落實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