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敏捷企業的特征及其常用的業務創新模式,我們不難看出,敏捷企業需要快速掌握企業運行情況,并根據企業運行狀況和市場情況,動態調節企業運作相關環節。譬如,沃爾瑪在佛羅里達州的超市發現,每當咫風來臨的時候,啤酒和果醬餅的銷售就會大量增加。所以每當天氣預報,跟風即將來臨時,沃爾瑪都需要根據掌握到的每個超市實時庫存情況,調整配送計劃,并在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內,將新的配送計劃貫徹到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從上游生產廠商,到負責配送的貨車司機,再到每個超市里的配送作業工人。
而某些大中型企業里,生產和銷售的數據在以天為單位,更甚至于將半月/月作為時間段上報數據,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通常這些數據還存在巨大差。從了解到的情況看,一級和二級物流計劃周期也較長。這種狀況和當今企業以前條塊分割、垂直管理以及由此建立起來的垂直應用密不可分。如果這些大中型企業最終要向沃爾瑪這類敏捷企業發展,組織架構和經營方式的改革是必需先行的一步,機構扁平化、業務流程重組等都是必須的良藥。
在傳統企業進行各種改革,向敏捷企業轉型的過程中,IT部門需要逐步幫助企業建立清晰的業務模型。這通常通過企業的業務建模完成。建模的內容以業務流程建模為主,但是其涉及到的范疇卻比業務流程建模要大得多。通常業務流程建模內容包括:
. 企業組織結構—部門、人、角色;業務功能模塊及業務活動;
. 每個業務活動的輸人和輸出;
. 在業務活動上的各級業務流程;
. 每個業務活動或業務流程相關聯的關鍵性能指標(KIP)。
當然,建模還包括業務模型之外的內容。比如企業信息建模,包括主題領域、業務對象,直至細粒度的業務實體。企業信息建模在業務流程建模有涉及,但是強調不夠,由于信息建模不充分導致業務流程自動化和業務流程建模中業務流程不匹配的現象也不少見。此外,各種業務規則也在建模范疇之內,敏捷企業強調變、強調快,所以敏捷企業的業務規則會經常發生變化。對業務規則的建模會有利于業務流程模型本身的靈活性。將業務規貝11和業務流程的具體實現固化的業務流程模型中,導致業務流程不靈活的例子也不少。
對于敏捷企業而言,僅僅是業務流程建模是不夠的,業務功能的模塊化對于敏捷企業必不可少。所謂的業務功能模塊化是指將企業中執行相同功能的部分合并為一個業務模塊,而且業務模塊有定義清晰的接口,外界和業務模塊的交互僅僅通過業務模塊暴露的接口完成。企業的業務模塊劃分也是經過優化的,盡量減少模塊間的依賴。經過這樣模塊化的業務模塊具有兩個主要特征:對內功能內斂,對外松禍合;模塊實現的可替代性。一般而言,業務模塊建模包括:企業業務模塊地圖,主要是高層的業務模塊及其劃分;每個業務模塊包含的主要業務活動及其對外接口:從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而言,這些業務的接口就是業務服務(BusinessSevriee);業務模塊相關的各種特征的建模,這包括企業業務戰略及其分解到業務功能模塊的子目標;業務功能模塊的主要財務特征,如成本模型,收入狀況等;各個業務模塊的競爭力分析。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業務運行的狀況被組合成每個業務模塊的特征數據,根據這些特征數據內容及其和企業戰略間的關系,企業的熱點視圖就會被確定下來,同時也可以確定優化業務的措施,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外包邊緣業務,優化某業務流程。因為業務模塊間是松禍合的,業務模塊又是可替代的。響應這樣的業務措施,相對代價是比較小的,相對的響應時間也是比較小的。
建立和維護業務流程模型對于企業而言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非完成幾個咨詢項目就一嗽而就的。理想地說,業務模型應該隨著企業業務的變化而變化。與此同時,業務模型又是IT建設的基礎,而IT建設的目標就是構建業務執行的數字化基礎,也即業務和IT的對齊。這樣,IT運行時的數據可以及時的通過業務模型反映到業務層面,而業務層面根據環境和本身運營狀況對業務的調整也可以通過業務模型追溯到IT需要的變化,再加之后面談到的靈活和模塊化的IT架構,快速適應業務變化就有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