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一(20分)
閱讀以下說明,請回答問題1-4,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下圖給出了一個信息系統項目的進度計劃網絡圖(含活動歷時)。
下表給出了該項目各項活動的歷時和成本估算值。
【問題1】(5分)
(1)請指出該項目的關鍵路徑。
(2)請計算該項目的總工期。
(3)請計算活動C的總浮動時間和自由浮動時間。
參考答案:
(1)關鍵路徑為:ABCDK和AEFGK
(2)總工期:18
(3)C的總浮動時間為0,自由浮動時間為0。
【問題2】(3分)假設該項目無應急儲備,管理儲備為10000元,計算該項目的完工預算BAC和總預算。
參考答案:BAC=30000,總預算:40000
【問題3】(6分)按照項目進度計劃,第1 2天結束時應完成活動C、F、J,實際情況為:C完成了75%;F完成了100%;J完成了50%;、實際花費25000元。請計算該時點的計劃值PV、掙值EV、成本績效指數CPI和進度績效指數SPI。
參考答案:把所有ABCEFHIJ的估算值相加得到PV.
PV=A+B+C+E+F+H+I+J=21000, EV= A+B+C*75%+E+F+H+I+J*50%=19000 ,AC=25000
CPI= EV/AC=19000/25000=0.76
SPI=EV/PV=19000/21000=0.90
【問題4】(6分)在項目第1 2天結束時,項目經理對項目滯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找出了滯后原因M(由于M造成的偏差是非典型的)。
(1)假設M在以后的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會再發生生,請計算網工估算EAC。
(2)假設M在以后的項目實施過程中一直存在,請計算完工估算EAC。
參考答案:
(1)非典型偏差:EAC=AC+BAC-EV=25000+( 30000-19000)=36000
(2)典型偏差:EAC=BAC/CPI =AC+( BAC-EV) /CPI=39473.68
試題二(20分)
閱讀以下說明,請回答問題1-4,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某大型國有企業A計劃建立_套生產自動控制系統,改變目前的半自動化生產狀態。A企業內部設立有信息中心,具有自主開發能力,但采購部門經理老李認為自主開發耗時長,還是決定從外部選擇一家具有相關成熟產品和實施經驗的集成商實施外包。
老李組織編寫了采購計劃,確定該項目要對外進行招標。由于招標代理機構B已經與A企業合作多次,并列入了A企業的供應商名錄,因此A企業直接委托B機構開始招標工作。
招標代理機構B一協助A企業擬制了招標文件,并在互聯網上發布了招標公告。招標文件中要求,潛在供方應具有信息系統集成二級(及其以上)資質。集成商C公司想參加投標,但只具有信息系統集成三級資質,C公司聯合了有信息系統集成二級資質的集成商D公司共同參加投標。在投標截止時間前一周,A金業發現招標文件中有一處錯誤,他們對招標文件進行了修改并在網上進行了公告,還電話通知了每一個已知的投標人。
代理機構B接收了多份標書,與A企業共同對標書中涉及的技術方案、報價、資質證明材料等文件進行了評審,最終選擇了一家報價最低的集成商E公司。
接下來,A企業與集成商E公司簽訂了合同。在項目需求階段,雙方對于需求的理解產生了不一致。為消除需求的歧義,雙方召開了多次會議進行溝通。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集成商E公司沒有此類軟件開發的經驗,部分開發模塊需要外購,因此導致項目的進度延后。
【問題1】(3分)老李直接決定將項目外包的做法是否合適?為什么?
參考答案:做法不合適。
理由:老李應該進行全面的自制和外購分析,單純從耗時長短來分析就做決策是不夠的, 分析成本、進度是否為核心競爭力等多方面因素。
【問題2】(3分)判斷下列選項的正誤(填寫在答題紙的對應欄內,正確的選項填寫“√”,錯誤的選項填寫“×”):
(1)編制采購計劃前應首先做出自制/外購決定。( √)
(2)A企業不應該直接委托B機構作為招標代理機構。( √)
(3)結束采購過程就是把合同和相關文件歸檔以備將來使用。( ×)
【問題3】(8分)
(1)該項目的合同應采用哪一種合同對于甲方比較有利?為什么?
參考答案:固定總價合同對甲方有利。
理由:固定總價合同的風險較小,成本相對可控。
(2)C公司和D公司的聯合體是否符合投標要求?為什么?
參考答案:不符合投標要求。
理由: 聯合體投標的資質以資質低的為準,不滿足投標文件要求 。
【問題4】(6分)請說明在該項目的采購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此次采購中的問題有如下內容:
(1)未進行充分的自制或外購分析;
(2)未審核招標代理機構的資格;
(3)未審核招標方的資質;
(4)招標過程中修改了招標文件,卻只進行電話通知;
(5)選擇最低價的并不一定是最后的。缺乏完善的評標標準。
(6)采購過程缺乏有效的監控措施
試題三(17分)
閱讀以下說明,請回答問題1-3,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鑒于配置管理在信息系統集成和IT運維項目中的重要作用,某企業計劃在企業層面統一建立配置庫,以規范公司的配置管理,并責成公司的商務經理楊工兼任公司的配置經理,全面組織和協調公司的配置管理事項。楊工接到任務后,按照公司目前系統集成和運維的架構,將配置庫分為系統集成項目配置庫和運維項目配置庫,不過這種配置庫管理只是從名稱方面進行了區分,實際上只有一個配置庫。由于公司大部分的運維項目來自于公司的系統集成部,所以底層數據是共享的,沒有分割開來,運維人員和系統集成人員經常針對同一個配置項進行修改。
在配置庫運行4個月之后,公司組織了一次對配置庫的審計,發現配置庫存在大量的問題,楊工面對這樣的局面,對自己在配置管理中的角色也感到非常迷茫。他收集了目前公司配置庫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比較突出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的項目組將配置項細化到了軟件產品的模塊,而有的項目組以項目簡單為由,根本沒有進行配置管理,并且各項目組內部對配置管理的需求也不統一,隨時間變化波動較大。
(2)很多開發人員和運維人員不知道在不同的庫里應該放置什么內容,而且各種配置項的配置格式也不統一,導致配置庫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配置庫增刪比較混亂,很多配置項還找不到最后的版本,而且很多配置內容也放置混亂,各種庫的分割管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問題1】(6分)請結合以上案例,簡要說明配置管理的目標和主要活動。
參考答案:
目標:是為了系統地控制配置變更,在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維護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蹤性,標識系統在不同時間點上的配置。
主要活動有:制定配置管理計劃、配置標識、配置控制、配置狀態報告、配置審計、發布管理和交付。
【問題2】(8分)請說明楊工在配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1)缺少制定配置管理計劃 ;
2)配置管理員不應是兼職 ;
3)項目對配置庫的建立只遵從形式,沒有實際應用 ;
4)配置庫的權限沒有有效規定并建立規則 ;
5)配置項的變更沒有遵循變更控制流程 ;
6)對配置項的需求定義沒有定義統一的規范 ;
7)缺少對團隊進行配置管理方面的培訓 ;
8)沒有建立有效的配置審核機制 ;
9)對配置項的版本管理混亂,未建立追溯機制確保需求的一致性
【問題3】(3分)根據你的理解,請指出配置審計的功能是什么?
參考答案:配置審計也稱配置審核或配置評價,包括功能配置審計和物理配置審計,分別用以驗證當前配置項的一致性和完善性。配置審計的實施是為了確保項目配置管理的有效性,體現了配置管理的最根本要求,即不允許出現任何混亂現象。如:
1)不允許出現任何混亂現象;
2)防止向用戶提交不適合的產品;
3)發現不完善的實現;
4)找出各配置項不匹配或不相容的現象;
5)確認配置項已在所要求的質量控制審核后納入基線并入庫保存;
6)確認記錄和文檔保持著可追溯性
試題四(18分)
閱讀以下說明,請回答問題1-3,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A公司屬于創業型公司,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領導決定成立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全面負責公司所有項目的質量,并降低產品的缺陷率。公司還聘任了具有多年質量管理經驗的張工擔任公司質量管理部門的經理。
張經理上任后,從每個項目組中抽調了一名QA.QA隸屬于公司質量部,工作地點在各項目所在地點,與項目組一起工作,負責所在項目的質量管理。小王是X項目的QA,當前X項目正在研發階段。張經理要求小王按照項目進度提交一份項目質量管理計劃,并提供了常規質量管理計劃的模板,主要包括質量檢查點、檢查人、檢查內容、檢查時間、檢查方式等。小王于是按照張經理的要求編寫并提交了《項目質量管理計劃一X項目》。
過了2個月,張經理根據質量管理計劃的某一個時間點,詢問小王某一個設計評審的會議情況時,小王沒有找到有關的會議記錄。張經理又電話詢問X項目的項目經理有關質量管理的情況,該項目經理認為質量管理是由小王根據質量管理部門的要求進行的,自己會大力配合。
【問題1】(8分)結合以上案例,指出該質量管理計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1.由小王單獨去制定項目質量管理計劃是有問題的。應該和項目組成員共同制定。
2.小王制定的質量管理計劃內容不全面,質量管理計劃是項目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描述如何實施組織的質量政策,以及項目管理團隊準備如何達到項目的質量要求。
3.在規劃質量管理的時候應該同步制定過程改進計劃、質量測量指標、質量核對單,并同步更新項目文件,這些小王都沒有做到。
4.試試過程有評審卻沒有記錄,應該記錄所有評審會議的內容。
5.項目經理認為質量管理中他是配合的角色是錯誤的。
6.在進行質量管理時檢查周期不合理,太長 。
7.項日經理對QA的支持力度不夠 。
8.小王未遵循質量保征的規范進行質量保證
【問題2】(5分)結合以上案例,請指出QA的主要工作內容。
參考答案:
1)建立質量指標與標準 ;
2)參與項目規劃的評審;
3)編制QA汁劃 ;
4)過程審計 ;
5)階段交付物審計 ;
6)產品質量狀態評估 ;
7)進行質量糾偏工作;
8)對成員進行質量培訓 ;
9)進行質量檢查,發現質量中存在的偏差
【問題3】(5分)結合以上案例,你認為設計評審會議應該由誰組織?為什么?
參考答案:
案例中“張經理又電話詢問X項目的項目經理有關質量管理的情況,該項目經理認為質量管理是由小王根據質量管理部門的要求進行的,自己會大力配合。”該項目經理的理解是錯誤的,項目經理是項目的總負責人,項目經理在項目管理中擔任整合者的角色,而設計評審會議涉及到多個部門,所以建議由項目經理來組織設計評審會議。
因為:項目經理來組織設計評審會議。但是會議的把關人員應該為QA部門,項目經理只負責召集和主導會議,并完成會議紀要。具體評審的質量要求以及評審點是否通過應該由QA部門負責決策。
想了解更多IT資訊,請訪問中培偉業官網: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