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工程師考試是國家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簡稱“計算機軟件資格考試”)的中級考試。考試沒有學歷、資歷、專業和年齡的限制,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選擇適當的專項考試,但只能申請一項資格。不少2020年的網絡工程師考生比較關注2019年網絡工程師考試真題及答案。這里為各位考生整理的是2019年上半年網絡工程師上午的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的匯總,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計算機執行指令的過程中,需要由( )產生每條指令的操作信號并將信號送往相應的部件進行處理,以完成指定的操作。
A.CPU的控制器
B.CPU的運算器
C.DMA控制器
D.Cache控制器
參考答案:A
試題解析:CPU的操作控制功能:一條指令功能的實現需要若干操作信號配合來完成,CPU產生每條指令的操作信號并將其送往對應的部件,控制相應的部件按指令的功能進行操作。CPU的運算器只能完成運算,而控制器用于控制整個CPU的工作。
2.DMA控制方式是在( )之間直接建立數據通路進行數據的交換處理
A.CPU與主存
B.CPU與外設
C.主存與外設
D.外設與外設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直接主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是指數據在主存與I/O設備間(即主存與外設之間)直接成塊傳送。
3.CPU訪問存儲器時,被訪問數據一般聚集在一個較小的連續存儲區域中。若一個存儲單元已被訪問,則其鄰近的存儲單元有可能還要被訪問,該特性被稱為()
A.數據局部性
B.指令局部性
C.空間局部性
D.時間局部性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程序的局限性表現在時間局部性和空間局部性:
(1)時間局部性是指如果程序中的某條指令一旦被執行,則不久的將來該指令可能再次被執行;
(2)空間局部性是指一旦程序訪問了某個存儲單元,則在不久的將來,其附近的存儲單元也最有可能被訪問。題干的描述指的是空間局部性。
4.某系統由3個部件構成,每個部件的千小時可靠度都為R,該系統的千小時可靠度為(1-(1-R)2)R,則該系統的構成方式是( )。
A.3個部件串聯
B.3個部件并聯
C.前兩個部件并聯后與第三個部件串聯
D.第一個部件與后兩個部件并聯構成的子系統串聯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 A選項可靠度為RRR;
B選項可靠度為1-(1-R)(1-R)(1-R);
C選項可靠度為(1-(1-R)(1-R))R;
D選項可靠度為R(1-(1-R)(1-R))。
綜合4個選項來看,符合題干描述的是C選項。
5.在( )校驗方法中,采用模2運算來構造校驗位。
A.水平奇偶
B.垂直奇偶
C.海明碼
D.循環冗余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 采用模二除法運算的只有循環冗余檢驗CRC。
6.以下關于RISC(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技術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指令長度固定、指令種類盡量少
B.指令功能強大、尋址方式復雜多樣
C.增加寄存器數目以減少訪存次數
D.用硬布線電路實現指令解碼,快速完成指令譯碼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本題錯誤的描述是B選項,RISC尋址方式比較單一,多寄存器尋址。其他描述都是正確的。
7.( )防火墻是內部網和外部網的隔離點,它可對應用層的通信數據流進行監控和過濾。
A.包過濾
B.應用級網關
C.數據庫
D .WEB
參考答案:B
8.下述協議中與安全電子郵箱服務無關的是( )。
A.SSL
B.HTTPS
C.MIME
D.PGP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 MIME它是一個互聯網標準,擴展了電子郵件標準,使其能夠支持,與安全無關。與安全電子郵件相關的是S/MIME安全多用途互聯網郵件擴展協議。
A選項SSL和B選項HTTPS涉及到郵件傳輸過程的安全,D選項GP(全稱:Pretty Good Privacy,優良保密協議),是一套用于信息加密、驗證的應用程序,可用于加密電子郵件內容。
9.用戶A和B要進行安全通信,通信過程需確認雙方身份和消息不可否認。A和B通信時可使用( )來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認證;使用( )確保消息不可否認。
問題1選項
A.數字證書
B.消息加密
C.用戶私鑰
D.數字簽名
問題2選項
A.數字證書
B.消息加密
C.用戶私鑰
D.數字簽名
參考答案:A、D
試題解析:第一空考查的是關于用戶身份進行認證也就是數字簽名的認證,這里使用的應該是發送方的公鑰,這4個選項中,能包含發送方公鑰的只有A選項數字證書;
第二空確保消息不可否認,也就是考查確保發送者身份的不可抵賴,所以這里使用的應該是發送方的數字簽名。
10.震網(Stuxnet)病毒是一種破壞工業基礎設施的惡意代碼,利用系統漏洞攻擊工業控制系統,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 )。
A.引導區病毒
B.宏病毒
C.木馬病毒
D.蠕蟲病毒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震網(Stuxnet),指一種蠕蟲病毒。它的復雜程度遠超一般電腦黑客的能力。這種震網(Stuxnet)病毒于2010年6月首次被檢測出來,是第一個專門定向攻擊真實世界中基礎(能源)設施的“蠕蟲”病毒,比如核電站,水壩,國家電網。
A選項引導區病毒破壞的是引導盤、文件目錄等,B選項宏病毒破壞的是OFFICE文件相關,C選項木馬的作用一般強調控制操作。
11.劉某完全利用任職單位的實驗材料、實驗室和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完成了一項 發明。以下關于該發明的權利歸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無論劉某與單位有無特別約定,該項成果都屬于單位
B.原則上應歸單位所有,但若單位與劉某對成果的歸屬有特別約定時遵從約定
C.取決于該發明是否是單位分派給劉某的
D.無論劉某與單位有無特別約定,該項成果都屬于劉某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這里的B選項描述更為嚴謹,A選項太過絕對
12.甲公司購買了一工具軟件,并使用該工具軟件開發了新的名為“恒友”的軟件。 甲公司在銷售新軟件的同時,向客戶提供工具軟件的復制品,則該行為( )。
13.甲公司 未對“恒友”軟件注冊商標就開始推向市場,并獲得用戶的好評。三個月后,乙公司也推 出名為“恒友”的類似軟件,并對之進行了商標注冊,則其行為()。
問題12選項
A.侵犯了著作權
B.不構成侵權行為
C.侵犯了專利權
D.屬于不正當競爭
問題13選項
A.侵犯了著作權
B. 不構成侵權行為
C.侵犯了商標權
D. 屬于不正當競爭
參考答案:A、A
試題解析:第一空涉及到向客戶提供工具軟件的復制品,這里侵犯了工具軟件的軟著權;
第二空,甲公司沒有注冊商標,并且沒有描述商業秘密相關內容,所以不涉及商標權保護和不正當競爭法保護,而著作權是自作品完成之時就開始保護,所以甲公司當軟件產品完成之后,該作品就已經受到著作權保護了,乙公司的行為侵犯了著作權。
14.數據流圖建模應遵循( )的原則。
A.自頂向下、從具體到抽象
B.自頂向下、從抽象到具體
C.自底向上、從具體到抽象
D.自底向上、從抽象到具體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 數據流圖是結構化分析的工具,結構化方法就是采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的思想進行分析建模的。隨著分解層次的增加,抽象的級別也越來越低,即越來越接近問題的解。數據流圖建模應遵循:自頂向下、從抽象到具體的原則。
15.結構化設計方法中使用結構圖來描述構成軟件系統的模塊以及這些模塊之間的調 用關系。結構圖的基本成分不包括( )。
A.模塊
B.調用
C.數據
D.控制
參考答案:C
題解析:模塊結構圖的主要組成有:模塊、調用、數據、控制信息和轉接符號。
16.10個成員組成的開發小組,若任意兩人之間都有溝通路徑,則一共有( )條溝通路徑。
問題1選項
A.100
B.90
C.50
D.45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題干中描述任意兩人之間都有溝通路徑,那么A1與A2、A3、…、A10之間存在9條溝通路徑,A2與A1溝通路徑已計算,與A3、A4、…、A10之間有8條溝通路徑,依次類推,總的溝通路徑數為9+8+7+6+5+4+3+2+1=(9+1)4+5=45條溝通路徑。也可直接利用無主程序員模式溝通路徑計算的公式,n(n-1)/2=45。
17.通用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一般都會提供描述數據、運算、控制和數據傳輸的語言成分,其中,控制包括順序、( )和循環結構。
問題1選項
A.選擇
B.遞歸
C.遞推
D.函數
參考答案:A
試題解析: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成分包括數據、運算、控制和傳輸等。
程序設計語言的控制成分包括順序、選擇和循環3種結構。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18.以編譯方式翻譯C/C++源程序的過程中,( )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各條語句 的結構進行合法性分析。
問題1選項
A.詞法分析
B.語義分析
C.語法分析
D.目標代碼生成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詞法分析階段依據語言的詞法規則,對源程序進行逐個字符地掃描,從中識別出一個個“單詞”符號,主要是針對詞匯的檢查。
語法分析的任務是在詞法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語言的語法規則將單詞符號序列分解成各類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語句”和“程序”等。語法規則就是各類語法單位的構成規則,主要是針對結構的檢查。
語義分析階段分析各語法結構的含義,檢查源程序是否包含語義錯誤,主要針對句子含義的檢查。
本題描述的是語法分析。
19.在對高級語言源程序進行編譯或解釋處理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收集、記錄和使用 源程序中一些相關符號的類型和特征等信息,并將其存入( )中。
A.哈希表
B.符號表
C.堆棧
D.隊列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符號表在編譯程序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收集、記錄和使用源程序中一些語法符號的類型和特征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一般以表格形式存儲于系統中。
20.在單處理機系統中,采用先來先服務調度算法。系統中有4個進程P1、P2、P3、 P4 (假設進程按此順序到達),其中P1為運行狀態,P2為就緒狀態,P3和P4為等待狀態,且P3等待打印機,P4等待掃描儀。若P1 ( ),則Pl、P2、P3和P4的狀態應分別 為( )。
問題1選項
A.時間片到
B.釋放了掃描儀
C.釋放了打印機
D.已完成
問題2選項
A.等待、就緒、等待和等待
B.運行、就緒、運行和等待
C.就緒、運行、等待和等待
D.就緒、就緒、等待和運行
參考答案:A、C
試題解析:本題部分信息比較隱晦,首先這里采用的是先來先服務調度算法,即按照申請的順序來安排運行,申請順序已在題干假設為P1-P2-P3-P4。其次,單個空無法判斷結構,那么結合第二空的選項來分析。首先不能2個進程同時運行,因此B選項排除;
再根據原本P1-P2-P3-P4的狀態分別是(運行、就緒、等待、等待),因此接下來能夠在運行態的,要么是保持運行未改變的P1,否則應該是已經進入就緒態的P2(依據先來先服務的調度原則),由于第二空4個選項中,符合的只有C選項,因此這里應該選擇C選項,此時P1-P2-P3-P4的狀態分別是(就緒、運行、等待、等待)。
據此再來分析第一空,P1由運行態轉變為就緒態,條件應該是時間片到,所以選擇A選項
21.某文件系統采用位示圖(bitmap)記錄磁盤的使用情況。若計算機系統的字長為64 位,磁盤的容量為1024GB,物理塊的大小為4MB,那么位示圖的大小需要( )個字。
問題1選項
A.1200
B.2400
C.4096
D.9600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計算機字長為64位,那么利用位示圖表示時每個字能夠表示64個物理塊的存儲情況;
磁盤的容量為1024GB,物理塊的大小為4MB,則共有1024GB/4MB=(2561024)個物理塊。(注意單位轉換)2561024個物理塊,每64個物理塊占用一個字,所以需要256*1024/64=4096個字。
22.若某文件系統的目錄結構如下圖所示,假設用戶要訪問文件book2.doc,且當前工作目錄為MyDrivers,則該文件的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分別為( )。
A.MyDriversuser2和user2
B.MyDriversuser2和user2
C.MyDriversuser20和user2
D.MyDriversuser2和user2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絕對路徑從根目錄開始,本題book2.doc的絕對路徑為MyDriversuser2;相對路徑從當前目錄下一級開始,本題book2.doc的相對路徑為user2。
23.PV操作是操作系統提供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原語。利用PV操作可以( )
A.保證系統不發生死鎖
B.實現資源的互斥使用
C.提高資源利用率
D.推遲進程使用共享資源的時間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PV操作利用信號量機制,是一種有效的進程同步與互斥工具,可以實現資源的互斥使用,所以B正確
24.從減少成本和縮短研發周期考慮,要求嵌入式操作系統能運行在不同的微處理器 平臺上,能針對硬件變化進行結構與功能上的配置。該要求體現了嵌入式操作系統的( )
A.可定制性
B.實時性
C.可靠性
D.易移植性
參考答案:A
試題解析: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特點:
(1)微型化,從性能和成本角度考慮,希望占用的資源和系統代碼量少;
(2)可定制,從減少成本和縮短研發周期考慮,要求嵌入式操作系統能運行在不同的微處理器平臺上,能針對硬件變化進行結構與功能上的配置,以滿足不同應用的需求;
(3)實時性,嵌入式操作系統主要應用于過程控制、數據采集、傳輸通信、多媒體信息及關鍵要害領域需要迅速響應的場合,所以對實時性要求較高;
(4)可靠性,系統構件、模塊和體系結構必須達到應有的可靠性,對關鍵要害應用還要提供容錯和防故障措施;
(5)易移植性,為了提高系統的易移植性,通常采用硬件抽象層和板級支撐包的底層設計技術。
25.以下關于系統原型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幫助導出系統需求并驗證需求的有效性
B.可以用來探索特殊的軟件解決方案
C.可以用來指導代碼優化
D.可以用來支持用戶界面設計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1、原型方法適用于用戶需求不清、需求經常變化的情況,可以幫助導出系統需求并驗證需求的有效性;
2、探索型原型的目的是弄清目標的要求,確定所希望的特性,并探討多種方案的可行性,可以用來探索特殊的軟件解決方案;
3、原型法能夠迅速地開發出一個讓用戶看得見的系統框架,可以用來支持用戶界面設計。
原型法不能用來指導代碼優化。
26.以下關于極限編程(XP)的最佳實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只處理當前的需求,使設計保持簡單
B.編寫完程序之后編寫測試代碼
C.可以按日甚至按小時為客戶提供可運行的版本
D.系統最終用戶代表應該全程配合XP團隊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極限編程提倡小型版本發布,每一輪迭代大約2周,所以C選項錯誤。
27.在ISO/IEC9126軟件質量模型中,軟件質景特性( )包含質量子特性安全性。
A.功能性
B.可靠性
C.效率
D.可維護性
參考答案:A
試題解析:功能性特性的質量子特性包括適合性、準確性、互用性、依從性和安全性。
28.已知模塊A給模塊B傳遞數據結構X,則這兩個模塊的耦合類型為( )。
A.數據耦合
B.公共耦合
C.外部耦合
D.標記耦合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數據耦合:一個模塊訪問另一個模塊時,彼此之間是通過簡單數據參數 (不是控制參數、公共數據結構或外部變量) 來交換輸入、輸出信息的。
公共耦合:若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個公共數據環境,則它們之間的耦合就稱為公共耦合。公共的數據環境可以是全局數據結構、共享的通信區、內存的公共覆蓋區等。
外部耦合: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全局簡單變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數據結構,而且不是通過參數表傳遞該全局變量的信息,則稱之為外部耦合。
標記耦合:一組模塊通過參數表傳遞記錄信息,就是標記耦合。這個記錄是某一數據結構的子結構,而不是簡單變量。本題描述的是標記耦合
29.Theo Mandel在其關于界面設計所提出的三條“黃金準則”中,不包括( )。
A.用戶操縱控制
B.界面美觀整潔
C.減輕用戶的記憶負擔
D.保持界面一致
參考答案:B
試題解析:人機交互“黃金三原則”包括:置于用戶控制之下、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30.以下關于測試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問題1選項
A.實際上,可以采用窮舉測試來發現軟件中的所有錯誤
B.錯誤很多的程序段在修改后錯誤一般會非常少
C.測試可以用來證明軟件沒有錯誤
D.白盒測試技術中,路徑覆蓋法往往能比語句覆蓋法發現更多的錯誤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一個高效的測試是指用少量的測試用例,發現被測軟件盡可能多的錯誤。軟件測試不能說明軟件中不存在錯誤,不能用窮舉法來進行測試。
A選項錯誤。
經驗表明,測試中存在集群規律,即未發現的錯誤數量與已發現的錯誤數量成正比,已發現的錯誤數量越多,則該模塊未被發現的錯誤也就越多。B選項錯誤。
軟件測試的目的就是在軟件投入生產性運行之前,盡可能多地發現軟件產品(主要是指程序)中的錯誤和缺陷。C選項錯誤。
D選項的描述是正確的,白盒測試中語句覆蓋是覆蓋度最弱的,所以路徑覆蓋往往能比語句覆蓋發現更多的錯誤。
31.招聘系統要求求職的人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含),學歷為本科、碩士或者博士,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或者電子工程。其中( )不是好的測試用例。
A.(20,本科,電子工程)
B.(18,本科,通信工程)
C.(18,大專,電子工程)
D.(25,碩士,生物學)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在設計測試用例時,一個好的無效等價類,應該只從一個角度違反規則。C選項有2個維度錯誤,不能直接定位到錯誤的位置。
32.系統交付用戶使用了一段時間后發現,系統的某個功能響應非常慢。修改了某模塊的一個算法使其運行速度得到了提升,則該行為屬于( )維護。
A.改正性
B.適應性
C.改善性
D.預防性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改善性維護是為擴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進行的修改。題干中“使其運行速度得到提升”是對性能的提升,所以這里應該選擇改善性維護。
33.一個類中可以擁有多個名稱相同而參數表(參數類型或參數個數或參數類型順序) 不同的方法,稱為( )。
A.方法標記
B.方法調用
C.方法重載
D.方法覆蓋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重載,簡單說,就是函數或者方法有同樣的名稱,但是參數列表不相同的情形,這樣的同名不同參數的函數或者方法之間,互相稱之為重載函數或者方法。
34.采用面向對象方法進行軟件開發時,將汽車作為一個系統。以下( )之間不 屬于組成(Composition)關系。
A.汽車和座位
B.汽車和車窗
C.汽車和發動機
D.汽車和音樂系統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Composition組成關系,即組合關系,指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并且整體與部分的生命周期并不相同。本題中A、B、C選項中,將汽車作
為一個系統,當汽車報廢后,座位、車窗、發動機都可以再次利用,而D選項音樂系統不可以。
35.進行面向對象設計時,就一個類而言,應該僅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原因,這屬于( )設計原則。
A.單一責任
B.開放-封閉
C.接口分離
D.里氏替換
參考答案:A
試題解析:單一職責原則:設計目的單一的類開放-封閉原則:對擴展開放,對修改封閉李氏(Liskov)替換原則:子類可以替換父類接口隔離原則:使用多個專門的接口比使用單一的總接口
36.聚合對象是指一個對象( )
A.只有靜態方法
B.只有基本類型的屬性
C.包含其它對象
D.只包含基本類型的屬性和實例方法
參考答案:C
37.在UML圖中,( )圖用于展示所交付系統中軟件和硬件之間的物理關系
問題1選項
A.類
B.組件
C.通信
D.部署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類圖(Class Diadram)展現了一組對象、接口、協作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在面向對象系統的建模中,最常見的就是類圖,它給出系統的靜態設計視圖。
組件圖(Component Diagram)展現了一組組件之間的組織和依賴。
通信圖(communication diagram)。通信圖也是一種交互圖,它強調收發消息的對象或參與者的結構組織。
部署圖(Deploy Diagram)是用來對面向對象系統的物理方面建模的方法,展現了運行時處理結點以及其中構件(制品)的配置。
38.以下設計模式中,( )模式使多個對象都有機會處理請求,將這些對象連成 一條鏈,并沿著這條鏈傳遞該請求,直到有一個對象處理為止,從而避免請求的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耦合關系;( )模式提供一種方法順序訪問一個聚合對象中的各個元素, 且不需要暴露該對象的內部表示。這兩種模式均為( )
問題1選項
A.責任鏈(Chain of Responsibility)
B.解釋器(Interpreter)
C.命令(Command)
D.迭代器(Iterator)
問題2選項
A.責任鏈(Chain of Responsibility)
B.解釋器(Interpreter)
C.命令(Command)
D.迭代器(Iterator)
問題3選項
A.創建型對象模式
B.結構型對象模式
C.行為型對象模式
D.行為型類模式
參考答案:A、D、C
試題解析:責任鏈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通過給多個對象處理請求的機會,減少請求的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耦合。將接收對象鏈接起來,在鏈中傳遞請求,直到有一個對象處理這個請求。
迭代器模式(Iterator):提供一種方法來順序訪問一個聚合對象中的各個元素,而不需要暴露該對象的內部表示。
命令模式(Command):將一個請求封裝為一個對象,從而可用不同的請求對客戶進行參數化,將請求排隊或記錄請求日志,支持可撤銷
的操作。
解釋器模式(Interpreter):給定一種語言,定義它的文法表示,并定義一個解釋器,該解釋器用來根據文法表示來解釋語言中的句子。
責任鏈模式和迭代器模式都是行為型對象模式。
39.觀察者(Observer)模式適用于( )。
A.訪問一個聚合對象的內容而無須暴露它的內部表示*
B.減少多個對象或類之間的通信復雜性
C.將對象的狀態恢復到先前的狀態
D.一對多對象依賴關系,當一個對象修改后,依賴它的對象都自動得到通知
參考答案:D
試題解析:觀察者模式(Observer):定義對象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系,當一個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所有依賴于它的對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動更新。
40.在以階段劃分的編譯器中,( )階段的主要作用是分析構成程序的字符及由字符按照構造規則構成的符號是否符合程序語言的規定。
A.詞法分析
B.語法分析
C.語義分析
D.代碼生成
參考答案:A
試題解析:在詞法分析階段,其任務是從左到右逐個字符地讀入源程序,對構成源程序的字符流進行掃描和分解,從而識別出一個個單詞(也稱單詞符號或符號)。這里所謂的單詞是指邏輯上緊密相連的一組字符,這些字符組合在一起才表示某一含義。
關于網絡工程師軟考基礎知識真題就介紹到這里,這里將持續為您更新歷年來的軟考真題,希望對大家備考2020年軟考有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