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從該企業的市場分布來看,國內市場是一個典型非市場化的環境,但恰恰是這樣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導致其在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同時,遭遇了絕大多數國企在海外市場水土不服的困境,市場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能力缺失,導致國外高端服務市場始終無法攻克。
上述問題,即反映了一般性的集團化企業發展過程所必然經歷的陣痛期特征,也凸顯了中國傳統型央企體制性問題所造成的發展困境。在客觀認知困局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借鑒于優秀同行的經驗來塑造新時期創新型經營文化,勾勒出新時期生態化的業務運營格局,并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來提升經營能力從而促進企業朝著健康穩定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已經勢在必行!這些需求構建了“數字企業”的基本特征,即信息化要幫助企業實現如下的服務愿景目標:
其次,要考慮到整體性的戰略協同促進作用,信息化要始終以“業務驅動”和“服務支撐”作為基礎定位,來形成新時期業務發展的基礎設施,全面滲透到各個業務板塊和集團單位的核心業務領域,促進業務運營的透明化和標準化,進一步建設和積累企業的信息資產,為集團化的經營管控方案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以此為定位,信息化的推進必須建立在頂層規劃的基礎上,依托于統一性的信息化總體架構,迭代式的部署各板塊的核心和擴展性的業務運營支撐組件,構建中長期信息化全面的業務支撐格局。
最后,為迎合國家“信息化強國戰略”,積極跟進先進的科技發展趨勢,要結合“云、大、物、移”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在先進行業已經成型的最佳實踐經驗,摸索出適應于企業的業務運營支撐需求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信息化治理模式和綜合性保障性要素,來促進“數字企業”戰略愿景的實現和頂層架構(togaf認證)能力的實現。而本次的十三五規劃最大的解決方案靚點,也呈現在基于“互聯網+平臺化”模式而構建的一體化技術平臺解決方案上,通過分布式服務治理模式、云服務平臺和大數據運營架構的組合應用,形成了面向全系統業務用戶的“自助式”標準化業務運營支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