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過程組在《項目質量管理》這章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8.1規劃質量管理
規劃質量管理是識別項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質量要求和(或)標準,并書面描述項目將如何證明符合質量要求和(或)標準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為在整個項目期間如何管理和核實質量提供指南和方向。本過程僅開展一次或僅在項目的預定義點開展。
過程圖如下所示:
質量規劃應與其他規劃過程并行開展。例如,為滿足既定的質量標準而對可交付成果提出變更,可能需要調整成本或進度計劃,并就該變更對相關計劃的影響進行詳細風險分析。
數據收集
適用于本過程的數據收集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標桿對照:標桿對照是將實際或計劃的項目實踐或項目的質量標準與可比項目的實踐進行比較,以便識別最佳實踐,形成改進意見,并為績效考核提供依據。作為標桿的項目可以來自執行組織內部或外部,或者來自同一應用領域或其他應用領域。標桿對照也允許用不同應用領域或行業的項目做類比。
頭腦風暴:通過頭腦風暴可以向團隊成員或主題專家收集數據,以制定最適合新項目的質量管理計劃。
訪談:訪談有經驗的項目參與者、相關方和主題專家有助于了解他們對項目和產品質量的隱性和顯性、正式和非正式的需求和期望。應在信任和保密的環境下開展訪談,以獲得真實可信、不帶偏見的反饋。
數據分析
適用于本過程的數據分析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用來估算備選方案優勢和劣勢的財務分析工具,以確定可以創造最佳效益的備選方案。成本效益分析可幫助項目經理確定規劃的質量活動是否有效利用了成本。達到質量要求的主要效益包括減少返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提升相關方滿意度及提升盈利能力。對每個質量活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要比較其可能成本與預期效益。
質量成本
與項目有關的質量成本(COQ)包含以下一種或多種成本:
預防成本。預防特定項目的產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務質量低劣所帶來的相關成本。
評估成本。評估、測量、審計和測試特定項目的產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務所帶來的相關成本。
失敗成本(內部/外部)。因產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務與相關方需求或期望不一致而導致的相關成本。
最優COQ 能夠在預防成本和評估成本之間找到恰當的投資平衡點,以規避失敗成本,有關模型表明,最優項目質量成本,指在投資額外的預防/評估成本時,既無益處又不具備成本效益。
決策
適用于本過程的決策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多標準決策分析。
多標準決策分析工具(如優先矩陣)可用于識別關鍵事項和合適的備選方案,并通過一系列決策排列出備選方案的優先順序。先對標準排序和加權,再應用于所有備選方案,計算出各個備選方案的數學得分,然后根據得分對備選方案排序。在本過程中,它有助于確定質量測量指標的優先順序。
數據表現
適用于本過程的數據表現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流程圖。流程圖,也稱過程圖,用來顯示在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成一個或多個輸出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步驟順序和可能分支。它通過映射水平價值鏈的過程細節來顯示活動、決策點、分支循環、并行路徑及整體處理順序。圖 8-6展示了其中一個版本的價值鏈,即 SIPOC(供應商、輸入、過程、輸出和客戶)模型。流程圖可能有助于了解和估算一個過程的質量成本。通過工作流的邏輯分支及其相對頻率來估算質量成本。這些邏輯分支細分為完成符合要求的輸出而需要開展的一致性工作和非一致性工作。用于展示過程步驟時,流程圖有時又被稱為“過程流程圖”或“過程流向圖”,可幫助改進過程并識別可能出現質量缺陷或可以納入質量檢查的地方。
邏輯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把組織數據可視化,以商業語言加以描述,不依賴任何特定技術。邏輯數據模型可用于識別會出現數據完整性或其他質量問題的地方。
矩陣圖。矩陣圖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標之間的關系強弱。根據可用來比較因素的數量,項目經理可使用不同形狀的矩陣圖,如L型、T型、Y 型、X型、C型和屋頂型矩陣。在本過程中,它們有助于識別對項目成功至關重要的質量測量指標。
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用于可視化組織信息的繪圖法。質量思維導圖通常是基于單個質量概念創建的,是繪制在空白的頁面中央的圖像,之后再增加以圖像、詞匯或詞條形式表現的想法。思維導圖技術可以有助于快速收集項目質量要求、制約因素、依賴關系和聯系。
測試與檢查的規范
在規劃階段,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決定如何測試或檢查產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務,以滿足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如何滿足產品的績效和可靠性目標。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測試與檢查,可能包括軟件項目的α測試和β測試、建筑項目的強度測試、制造和實地測試的檢查,以及工程的無損傷測試。
質量管理計劃
質量管理計劃是項目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描述如何實施適用的政策、程序和指南以實現質量目標。它描述了項目管理團隊為實現一系列項目質量目標所需的活動和資源,質量管理計劃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詳細或高度概括的,其風格與詳細程度取決于項目的導體需要。應該在項目早期就對質量管理計劃進行評審,以確保決策是基于準確信息的。這樣做的好處是,更加關注項目的價值定位,降低因返工而造成的成本超支金額和進度延誤次數。
質量管理計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組成部分:
a項目采用的質量標準;
b項目的質量目標;
c質量角色與職責;
d需要質量審查的項目可交付成果和過程;
e為項目規劃的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活動;
f項目使用的質量工具;
g與項目有關的主要程序,例如處理不符合要求的情況、糾正措施程序,以及持續改進程序。
質量測量指標
質量測量指標專用于描述項目或產品屬性,以及控制質量過程將如何驗證符合程度。
質量測量指標的例子包括按時完成的任務的百分比、以CPI測量的成本績效、故障率、識別的日缺陷數量、每月總停機時間、每個代碼行的錯誤、客戶滿意度分數,以及測試計劃所涵蓋的需求的百分比(即測試覆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