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過程組在《項目范圍管理》這章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5.1 規劃范圍管理
為記錄如何定義、確認和控制項目范圍及產品范圍,而創建范圍管理計劃的過程。
5.2 收集需求
為實現項目目標而確定、記錄并管理干系人(相關方)的需要和需求的過程。
5.3定義范圍
制定項目和產品詳細描述的過程。
5.4創建工作分解結構WBS
將項目可交付成果和項目工作分解為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組件的過程。
01、規劃范圍管理
項目范圍管理是項目管理中的一個核心領域,指的是確保項目所需的所有工作得到正確的定義和規劃,并且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控制范圍的變化,以保證項目能夠按時、按預算、按要求完成。項目范圍管理的目標是明確項目的邊界,防止范圍蔓延(Scope Creep),并確保最終的交付物滿足項目的需求。
項目范圍管理通常包括范圍的規劃、定義、分解、確認和控制等活動。每一項活動都是為了確保項目的邊界和目標被清楚理解,并且任何偏差或變更都能得到適當的處理。
規劃范圍管理計劃
(編制范圍管理計劃,書面描述將如何定義、確認和控制項目范圍的過程)
輸入:項目管理計劃、項目章程、事業環境因素、組織過程資產
工具及技術:專家判斷、會議
輸出:范圍管理計劃(可以再項目管理計劃之中,也可以單獨列一份文件。可以正式或是非正式,可以詳細的或是概括的。主要描述如何定義、制定、監督、控制和確認項目范圍。)
需求管理計劃Requirements Management Plan:其主要是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如何分析、記錄、管理需求。
需求管理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如果規劃、跟蹤和匯報各種需求活動。例如應該規定需求管理組的組織方式、匯報制度、會議制度、以及怎樣建設、維護和解散等。根據項目規模設置相應的需求管理崗位并分配相應人員的責任和權限。
2、需求管理需要使用的資源。例如:需求變更審批表,需求跟蹤矩陣、管理軟件、計算機硬件資源等。
3、培訓計劃。主要培訓專題有應用領域、需求定義、需求分析、需求驗證、需求管理及相關工具、配置管理等
4、項目干系人參與需求管理的策略。應列出明確的需求管理有關的項目干系人清單,以及各干系人接入需求管理活動的時機,以便項目干系人按照計劃參與需求管理活動。主要哦活動包括解決需求的共識問題,評估需求影響,通報雙向最終情況,以及識別項目工作范圍與需求之間的不一致性。
5、判斷項目范圍與需求不一致的準則和糾正過程。包括由誰負責跟蹤項目進度和糾正進度偏差、由誰負責跟蹤項目成本和糾正成本偏差、采用什么工具進行跟蹤分析和糾正等。
6、需求跟蹤結構,即哪些需求樹形將列入跟蹤矩陣,并可在其他那些項目文件中追蹤到這些需求。雙向追蹤,包括正向跟蹤和逆向跟蹤。
7、配置管理活動。例如,啟動產品、服務或成果的變更,如何分析其影響,如何進行跟蹤和匯報,以及誰有權批準變更。
02、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為實現項目目標而確定、記錄并管理干系人的需求的過程,其作用是為定義和管理項目范圍奠定基礎。
需求分類:
1、業務需求(整個組織高層及需要)
2、干系人需求(相關干系人或干系人群體需要)
3、解決方案需求(又進一步分為功能需求(例如流程、數據、以及與產品互動等)和非功能需求(對功能需求做補充如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只等))
4、過度需求。
5、項目需求。為項目滿足的行動,過程或是其他條件
6、質量需求。又可以分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意外需求。
輸入:項目章程、項目管理計劃、需求管理計劃、項目范圍管理計劃、干系人登記冊、干系人管理計劃
工具及技術:
訪談、焦點小組(將預選定干系人和主題專家集中一起互動討論)
引導式研討會Faclitated Workshop(就是跨職能干系人一起參加會議)
群體創新技術(是一個總的概括包括具體的頭腦風暴(不同崗位不同專業一起開會,5-10人,最好1小時左右,主持人只主持會議不做評論)、名義小組技術(通過投票排列最有用的創意)、德爾菲技術(組織專家就某一主題達成一致意見的一種信息收集技術,先給選定專家問卷,在根據結果反饋,專家答復只能給主持人,以保證匿名狀態)、概念,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親和醫(用圖的萬式表示用結果去找原因)和多標準決策分析(借助決策短陣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諸如風險水平、不確定性和價值收益多種標準,從而對眾多方案進行評估和排列的一種技術)問題等)
群體決策技術(主要分一致同意、大多數同意原則(過50%),相對多數原則(選最多的)、獨裁)問卷調查、觀察法、原型法、標桿對照(與其他相似的作對照)、系統交互圖、文件分析
輸出:需求文件、需求跟蹤矩陣。
需求跟蹤矩陣主要內容包括:
1、業務需求、機會、目的和目標。
2、項目目標。
3、項目范圍(WBS可交付成果)
4、產品設計。
5、產品開發。
6、測試策略和測試場景。
7、高層及需求到詳細需求。
03、定義范圍
定義范圍(確定范圍邊界):主要是明確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將包含在項目范圍內,哪些將排出項目范圍外。
輸入:(肯定有)項目管理計劃、項目章程、項目范圍管理計劃、需求文件、組織過程資產。
工具及技術:專家判斷、產品分析(包括產品分解(WBS就是典型的分解)、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工程、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等)、備選方案生成、引導式研討會。
輸出:項目范圍說明書(Project Scope Statement)
項目范圍說明書主要內容有(7個):
1、項目的目標;
2、產品范圍描述;
3、驗收標準;
4、可交付成果;
5、項目的除外責任(通常需要識別出什么是被排除在項目之外,有助于管理項目干系人期望);
6、制約因素(例如:事先確定的預算);
7、假設條件(指在制定計劃時,不需要驗證即可視為正確、真實或確定的因素)。
04、創建WBS
輸入:基本上和定義范圍輸入一樣,多了個項目范圍說明書。
工具及技術:分解,專家判斷
輸出:范圍基準(每個人很清楚哪里的活兒怎么干,要干成什么樣),項目文件更新
范圍基準(Scope Baseline):是經過批準的項目范圍說明書、WBS和WBS詞典。以范圍基準來衡量項目是否完成
WBS分層(應該控制在4~6層)特點:
1、每層中的所有要素質和是下一層的工作之和。
2、每個工作要素應該具體指派一個層次,而不應該指派給多個層次。
3、WBS需要有投入工作的范圍描述,這樣才能使所有人對要完成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WBS分解(兩種類型,樹型和列表型)
1、識別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關工作
2、確定WBS的結構和編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層細化分解
4、為WBS組件制定和分配標識編碼
5、核實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恰當的。
分IE原則:1、功能或者技術原則。2、組織結構。3、系統感是子系統。
WBS詞典
主要包括:編碼、工作包描述(內容)、成本預算、時間安排、質量標準或要求、責任人或部門或外部單位(委托項目)、資源配置情況、其他屬性(賬戶編碼、資源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