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綱總覽:3大領域與35個任務
一、領域一:人員(42%)
14個任務:
任務1:管理沖突
解釋沖突的來源和所處階段
分析沖突發生的背景
評估/建議/協調適當的沖突解決方案
任務2:領導團隊
設定清晰的愿景和使命
支持多樣性和包容性(例如行為類型、思維過程)
重視服務型領導(例如將服務型領導的原則與團隊聯系起來)
確定適當的領導風格(例如指導型、協作型)
激發、激勵和影響團隊成員/相關方(例如團隊合同、社會合同/團隊章程、獎勵制度)
分析團隊成員和相關方的影響力
區分領導各類團隊成員和相關方的不同選項
任務3:支持團隊績效
根據關鍵績效指標評估團隊成員的績效
支持并認可團隊成員的成長和發展
確定適當的反饋方法
核實績效提升情況
任務4:向團隊成員和相關方授權
根據團隊優勢進行組織
支持對團隊實行任務問責
評估任務問責的表現情況
決定和授予決策權的級別
任務5:確保團隊成員/相關方完成適當培訓
確定培訓后必須具備的能力以及培訓的組成部分
根據培訓需要確定培訓方案
為培訓分配資源
衡量培訓結果
任務6:建設團隊
評估相關方的技能
推斷項目資源需求
持續評估并更新團隊技能,以達到項目要求
保持團隊和知識相互交流
任務7:解決和消除團隊面臨的障礙、妨礙和阻礙
確定團隊面臨的各種障礙
確定團隊面臨的各種障礙的優先級
使用網絡實施解決方案,以消除團隊面臨的各種障礙
持續進行重新評估,以確保團隊面臨的各種障礙正在得到解決
任務8:談判確定項目協議
分析談判協議的范圍
評估優先級并確定最終目標
核實是否已達到項目協議的目標
參與協議談判
確定談判策略
任務9:與相關方協作
評估相關方的參與需求
使相關方的需要、期望和項目目標趨于一致
構建信任,并影響相關方,以實現項目目標
任務10:凝聚共識
對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發現產生誤解的根本原因
對所有必要的參與方進行調研,以達成共識
為各方協議的結果提供支持
對潛在誤解進行調查
任務11:讓虛擬團隊參與進來并為其提供支持
審視虛擬團隊成員的需要(例如環境、地理、文化、全球區域等)
研究讓虛擬團隊成員參與進來的備選方案(例如溝通工具、集中辦公)
實施讓虛擬團隊成員參與進來的方案
持續評估虛擬團隊成員參與的有效性
任務12:定義團隊的基本規則
將組織原則告知團隊和外部相關方
營造遵守基本規則的環境
管理和糾正違反基本規則的行為
任務13:指導有關的相關方
安排時間進行指導
識別并利用指導機會
任務14:運用情商提升團隊績效
使用個性指標對行為做出評估
分析個性指標并適應關鍵項目相關方的情感交流的需要
二、領域二:過程(50%)
17個任務
任務1:執行需要緊急交付商業價值的項目
評估可循序漸進地交付價值的機會
審視項目整個實施過程中的商業價值
支持團隊對項目任務進行細分,以便發現最小化可實行產品
任務2:管理溝通
分析所有相關方的溝通需要
確定適用于所有相關方的溝通方法、渠道、頻率時長和詳細程度
有效傳達項目信息和更新情況
確認相關消息已被理解而且收到反饋
任務3:評估和管理風險
確定風險管理方案
以迭代方式評估風險并確定其優先級
任務4:讓相關方參與進來
分析相關方(例如權力利益網格、影響力、作用)
將相關方歸類
按類別讓相關方參與進來
制定、執行并確認相關方參與策略
任務5:規劃并管理預算和資源
根據項目范圍和過往項目的經驗教訓估算預算需要
預測未來會遇到的預算挑戰
監督預算差異,并使用治理過程做出必要的調整
規劃和管理資源
任務6:規劃和管理進度計劃
估算項目任務(里程碑、依賴關系、故事點)
使用基準和歷史數據
基于相關方法論編制進度計劃
基于相關方法論衡量進展情況
基于相關方法論對進度計劃做出必要的修改
與其他項目和其他業務進行協調
任務7:規劃和管理產品/可交付成果的質量
確定項目可交付成果必須達到的質量標準
根據質量差距提出改進方案方面的建議
持續調查項目可交付成果的質量
任務8:規劃和管理范圍
確定各項需求及其優先級
細化范圍(例如工作分解結構 (WBS)、待辦事項列表)
監督和確認范圍
任務9:整合項目規劃活動
整合項目/階段的計劃
評估經整合的項目計劃,了解依賴關系、差距和持續的商業價值方面的情況
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
收集并分析數據,以做出明智的項目決定
確定至關重要的信息需求
任務10:管理項目變更
預期并接受變更需要(例如遵循變更管理實踐)
確定管理變更的策略
根據有關方法論執行變更管理策略
確定變更應對措施,以推進項目
任務11:規劃和管理采購
定義資源需求和需要
傳達資源需求
管理供應商/合同
規劃和管理采購策略
制定交付解決方案
任務12:管理項目工件
確定管理項目工件的需求(何事、何時、何地、何人等)
確認項目信息的更新都是最新內容(即版本控制)并且所有相關方均可獲得
持續評估項目工件管理的有效性
任務13:確定適當的項目方法論/方法和實踐
評估項目的需要、復雜性和重要性
提出項目執行策略(例如合同簽訂、財務)方面的建議
提出項目方法論/方法(例如預測法、敏捷方法、混合方法)有關的建議
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采用迭代式和循序漸進的實踐(例如經驗教訓、相關方參與、 風險管理)
任務14:制定項目治理結構
確定項目的適當治理(例如復制組織治理)
定義上報問題的路徑和門檻
任務15:管理項目問題
識別風險何時會演變為問題
采取最優行動解決問題,以使項目取得成功
與有關的相關方就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展協作
任務16:確保進行知識交流,使項目得以持續開展
討論團隊內的項目職責分工
概述對于工作環境的期望
確認知識交流的方法
任務17:規劃和管理項目/階段的收尾或過渡工作
為成功結束項目或階段確定相關標準
確認已為過渡(例如過渡至運營團隊或下一個階段)準備就緒
完成各項活動,以結束項目或階段(例如最終的經驗教訓、回顧、采購、財務、資源)
三、領域三:商業環境(8%)
4個任務
任務1:規劃和管理項目的合規性
確認項目合規要求(例如保護措施、健康和安全、監管合規)
對合規類別進行分類
確定合規面臨的潛在威脅
采用相關方法為合規提供支持
分析不合規的后果
確定必要的方法和行動來滿足合規需要(例如風險、法律方面的)
衡量項目的合規程度
任務2:評估并交付項目利益和價值
調查所識別的利益
記錄所有權相關的共識,以便持續實現利益
核實是否已建立可對利益進行跟蹤的相關衡量體系
評估將展現價值的交付方案
對獲得價值進展的相關方做出評價
任務3:評估并應對外部業務環境變化對范圍的影響
調查外部業務環境(例如法規、技術、地理區域政治、市場)的變化
評估外部業務環境變化對項目范圍/待辦事項列表的影響,并確定其優先級
提出針對范圍/待辦事項列表變更(例如進度計劃、成本變更)的方案的建議
持續審視外部業務環境,關注其對范圍/待辦事項列表的影響
任務4:為組織變更提供支持
評估組織文化
評估組織變更對項目的影響,并確定必要的行動
評估項目對組織的影響,并確定必要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