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TIL從第一版到第四版,經歷了什么?
1980年,ITIL理念被首次提出;
1989年,第一版ITIL書籍(ITIL v1)問世,但在當時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
2000年,ITIL修訂第二版(ITIL v2),流程建設為其重點內容;
2007年,ITIL修訂第三版(ITIL v3),開始強調IT服務管理的生命周期;
2011年,推出ITIL v3 2011版本,將服務管理從IT擴展到企業全部服務范疇;
2018-2019年,ITIL第四版(ITIL 4)發布,并在2020-2021年間補充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ITIL框架體系;重點強調圍繞價值鏈和價值流,進行服務管理的實踐組合,強調敏捷、自動化、高速等特性。
2、ITIL各版本的建設重點有哪些變化?
ITIL v1: 對IT任務進行職能化的拆解,每個部門和每個崗位有專業的分工,存在基本的工作流程,部門之間的聯系較弱;
ITIL v2:基于原有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把流程規范;
ITIL v3 2007:強調IT整體作為一個服務存在,圍繞服務目錄和SLA以及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開展相關工作;
ITIL v3 2011:與2007版本相差不多,只是把服務內容從IT服務擴展到了企業內服務,例如人力資源服務、財務服務等;
ITIL 4:建設重心開始轉向價值驅動,以價值鏈和價值流為中心,面向IT數字化轉型。
3、 ITIL 4的核心框架及建設核心
ITIL 4 的核心框架和概念在ITIL v3 的基礎之上做了完善,現包含四大維度:組織和人員、信息和技術、價值流和流程、合作伙伴與供應商,并提出服務價值系統(SVS)。
價值鏈外部包含IT治理和實踐,最外側是七大指導原則和持續改進,ITIL 4著重在價值流上發力。ITIL 4同時對敏捷下了詳細定義:一種框架和技術集合的總稱,它們共同使團隊和個人能夠以協作、優先排序迭代和增量交付以及時間盒為代表的方式工作。
ITIL證書分為四個等級,ITIL 4 Foundation認證證書,通過客戶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價值流(Value Streams)、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等新理念,以及擁抱新的工作方式,如Lean(精益)、Agile(敏捷)和DevOps(開發運維一體化)等,來提升已經建立起來的ITSM實踐(ITIL V2、V3及2011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