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朋友可能都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傳統的行業都直接購買Oracle這一類付費不開源的軟件。而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卻都是使用MySQL tomcat springboot這些。對于開源軟件無法控制的問題,Internet公司也必須面對它,并且使用spring tomcat MySQL似乎也沒有問題。是因為傳統行業中的人都有很多錢任性嗎,還是說直接買個現成的框架,也可以直接省去一部分人工成本?但是,招募普通程序員來安裝MySQL,似乎是一種更高成本的解決方案?即使Oracle Weblogic技術先進,傳統行業中的大多數人也了解的不多。
Oracle為什么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傳統行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傳統行業里面,IT部門不是主業部門,是屬于支持部門,所以地位不高,地位不高的結果就是有功跟你沒關系,有過IT就是背鍋俠。比如說,業務開展不利了,業務部門的常用借口就是:IT系統不給力啦。這時候IT部門要做的是什么呢?找強有力的背書呀,你說IT系統不行,那我把O記和18M找來做系統,你滿意不?O記和18M如果你都不滿意,請問你業務部門是不是要到宇宙里找人做系統了?而互聯網企業的主業部門就是IT啊,主要的支出就是IT人力成本,所以說要找O記和18M來做,等于是又要增加支出了,那就沒有必要了,這批人閑著也是閑著,下道死命令一定要做出來,說不定那幫技術宅還認為這就是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如果還做不出來就996,再找個有影響力的忽悠一下:996是給你們的福報。
二、互聯網企業使用的產品一般都是開源的,但開源的最大優點就是開源,跟商業產品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redis比之于gemfire,MySQL比之于Oracle,DB2,jboss比之于weblogic,websphere,Mule比之于OSB,ESB,MQ方面18M也有非常強的產品MQSeries,另外18M在2011年的時候就有產品可以一次編程發布支持IOS,安卓,黑莓的應用,而且是原生的哦。而傳統行業要的穩定性,可靠性,開源產品這方面還是有欠缺的。同時金融行業也要考慮政策性,比如911之后,異地災備成了刻不容緩的政治性任務,請問當時還不支持事務的MySQL怎么做異地災備呢?更不用說金融企業的異地災備不僅要求是數據級而且是要求應用級,也就是說如果主機房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千里之外的異地災備機房要在規定時間內(好像是1小時之內)上線切換全面運行,其中不丟失數據是最起碼的要求。請問現在互聯網企業有哪個能做到這個?就算是一些提供云服務的廠商也做不到。而這些O記和18M都有成熟的解決方案,而且會有人支持你測試,實施等等,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有背書。
三、還有一點是商業上的考慮,現在傳統企業要漂洋出海,拓展業務,當然是選擇在全球范圍內有聲譽的O記和18M合作,一來是有面子,二來這些公司在外國是被認可的,比如說你用MySQL來開展業務,人家監管機構就有理由找茬了,是不是被你們魔改了,是不是有后門等等,你用Oracle,DB2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背書。當然中國金融行業有些狠人還是厲害的,比如說O記有位不長眼的銷售平時囂張慣了,年底為了完成任務,直接把律師信丟到某位傳說是司機上位的CEO桌上去了,這位CEO勃然大怒,開始逐步去O了。當然這家企業也是有一定資本這么做的,在中國金融行業里他們算是對IT部門相當重視的企業。當然了,這些商業軟件好是好,但有個共同特點就是TM的貴。
以上即是關于Oracle為什么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傳統行業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關于 Oracle的信息,請繼續關注中培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