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范與制度體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做好數據質量管理工作,首先要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和約束,因此規范和制度先行是極其有必要的。
規范制度應該是普遍適用的,可以有效指導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包括明確不同成員的職責與工作方法,從而有效推動數據質量問題的主動規避、發現和治理。
(1)在技術層面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手冊
1)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技術層面上,應完整全面地定義數據質量評估維度,包括完整性、時效性、唯一性、正確性等。按照已定義的維度,在系統需求階段、設計階段、開發階段、測試階段、運行階段都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數據質量檢查規則,用于發現各階段的數據質量問題,以及時進行治理。
根據業界成果理論,數據質量評估維度的具體內容見表7-1。
注:“是否自動核查”是指能否通過系統自動檢查的手段監測數據質量問題。
基于以上維度,在規范中應明確以下內容:
》明確涉及數據質量的設計要求,從事前控制問題的發生,包括在系統設計、功能設計時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問題。
》明確相應的邏輯原則,通過應用系統控制,從事件過程中矯正可能發生的數據質量,包括技術上的邏輯和業務上的邏輯。
》明確如何檢查數據質量問題,從事后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