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數據、信息和知識
數據、信息和知識都是社會生產活動中的一種基礎性資源,都可以采用數字、文字、符號、圖形、聲音、影視等多媒體來表示,同時具有客觀性、真實性、正確性、價值性、共享性、結構性等特點。三者之間既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又有著顯著的區別。
數據、信息和知識是知識工作者對客觀事物感知和認識的三個連貫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數據的組織階段
數據是一種將客觀事物按照某種測度感知而獲取的原始記錄。它既可以直接來自測量儀器的實時記錄,也可以來自人的認識,但是大量的數據多是借助于數據處理系統自動地從數據源進行采集和組織的,比如銀行借助計算機產生的客戶數據。數據是最原始的記錄,未被加工解釋,不能回答特定問題。它僅僅反映客觀事物的某種運動狀態,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意義。它與其他數據之間沒有建立相互聯系,是分散和孤立的。
根據結構的不同,數據可劃分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兩種。
(1)結構化數據簡單來說,就是存儲在關系型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用二維邏輯表達實現。結構化的數據可以方便地通過計算機和數據庫技術進行管理,信息量值出現在固定的位置,它能夠忠實、詳細地記錄交易活動,是一種顯性的表示。
(2)非結構化數據指信息的形式相對不固定,不方便使用數據庫二維邏輯表達的數據,包括報表、賬單、多媒體視頻、網頁、電子郵件、語音、圖片、圖像、辦公文檔等。銀行的非結構數據中超過1/2來源于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都是以客戶為中心產生的數據。非結構化數據信息量值的位置不固定,價值相對隱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