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是:收集完用戶需求,開始編寫產品需求文檔,然后交給技術人員開發,接下來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資源,驗收成果,最后發布產品。整個流程沒有錯,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在于,產品需求如何確定。中培偉業《卓越的產品經理》培訓專家楊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就產品經理在平時工作過程中的一些重大錯誤進行了詳細介紹。
將用戶需求混淆為產品需求
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是:收集完用戶需求,開始編寫產品需求文檔,然后交給技術人員開發,接下來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資源,驗收成果,最后發布產品。
整個流程沒有錯,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在于,產品需求如何確定。在淘寶內部的產品經理也是如此,經常把運營同學的需求直接翻譯成文檔,交給技術人員開發。最后的結果是產品的功能點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復雜,成為一個大雜燴。
一定要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思考需求,把用戶的需求轉化成為產品需求。
用戶需求是提出的一個問題,產品需求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方案。所以當用戶需求被表達為一種解決方案時,要探尋其背后的隱蔽問題。比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加強可行性分析和需求評審。
將老板的需求混淆為產品需求
這可能是很多產品經理內心的痛,對于大多數淘寶的PD都應該遇到過大小老板過來提需求,就算明顯不靠譜的需求,也不好反駁,只能安排開發。
老板有老板的視野,有他獨享的信息和經驗,還有他的權利。老板的需求肯定要聽的,老板也是用戶之一,他的需求也是用戶需求,只是不要聽過來直接當成產品需求。
將發明(invention)混淆為創造(innovation)
這個對于搞創新的產品經理們來說,是常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經驗尚淺,有強烈使命感的產品經歷常常會將一個idea,一個使命直接當做創新來執行。
發明是實驗室里的,創造是產業里應用的。實驗室的東東是新東西,但是限定了前提條件,而且在商業性驗證,市場推廣,規模化等方面都不會事先想得太清楚。
創造則是產業級的一個改變,能商業化,能養活團隊,能規模化,能真正抵達用戶并讓用戶接受。
應該專注最小核心問題,解決最核心的問題,完成小而美的功能,然后快速迭代,用戶第一。要能養活團隊,讓團隊成員過上好日子。否則就算公司不停項目,團隊也會人心渙散。
以自己的需求取代用戶的需求
大多數產品經理,溝通能力比較強,也比較強勢。當產品經理急于求成的時候,或者找不到目標用戶,過分超前的時候,容易導致產品需求不切合實際。他們不找到目標用戶驗證核心問題及解決方案,以理所當然的想法來描述產品故事(用戶場景和用戶問題
產品經理應該學會傾聽不同觀點,多和那些敢于批評自己觀點的人溝通。無論是小用戶量的產品還是大用戶量的產品,一定要抽時間了解真正用戶的需求和感受,哪怕是跟他們閑聊,一定能發現一些之前想法不一樣的結論。
將“創建正確產品”當作“正確地創造產品”
這就跟“正確的做事和做正確的事”是一個道理。很多人習慣于被安排,然后按照流程去做事,并不想這件事情到底為什么要做,是否真的要做。
產品經理也容易如此,到了一個崗位,接到任務要完成一個功能,然后就按照流程去做,最后這個產品是很完美的做完了,但基本上沒有人用。在大公司、嚴謹的公司里更容易出這種問題。尤其是細分工作,平臺化流水化運作的環境之中,產品經理容易成為一個規則下的執行人。
“添加功能”當作“產品提高”
任何產品都需要不斷的添加新功能,一方面要滿足更多用戶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適應環境的變化。產品經理經常把添加功能當成了產品提高,這種現象在一個在既有成熟產品的團隊里會比較明顯,已有的思路和評估指標常常造成的就是不斷地同質化,不斷地添加nice to have的功能。但添加功能,不一定是產品提高。如何確定是否是”產品提高”確定一個合理的產品的衡量指標非常重要。
一個不合理的產品衡量指標,很容易對產品帶來負面效果。在淘寶就有不少這種例子,不停的推出掃貨產品,以成交轉換率和帶來整體成交額來衡量新功能是否成功。新浪微博也有類似的功能,換背景圖片和模版,送禮物和賽禮物,推薦活動關注等,內部應該都是以有多少用戶參與為衡量指標。
資源總是有限的,產品經理應該把精力放在主路徑上,不斷地問問自己是產品的典型用戶,用戶是否真的喜歡真的急切需要這個功能嗎?設計出一個激動人心的功能,遠遠比提供10個有也不錯的功能更重要。
追求印象深刻的需求文檔,而不是追求感人的產品
寫出一份好的PRD(產品需求文檔,確實重要,因為可以幫產品經理理清思路,同時又讓技術人員知道產品的設計細節。但我以前一直是在做技術,對PRD看得不會太仔細,不清楚的地方才會去細看,就像咱們平時對待電器說明書一樣。另外,PRD再深刻,目標用戶也無法真正感知產品的設計。
因此對撰寫PRD,應該是夠用就好。最好的方式是和技術、設計人員一起有效溝通,正式啟動產品實現之前,以全動態高保真原型來獲取用戶的認可,感知用戶的心聲。純算法型產品或者數據挖掘類產品可能在這點上有難度,可以用真實的數據分析來表達這類產品設計。
將產品發布當作了成功
這個錯誤不只是產品經理容易犯,很多公司的老板也容易犯這個錯誤。在一些大公司,發布了一個小產品,甚至發布了一個小功能,都會有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喜報郵件。這種郵件很鼓舞士氣,只是不能把產品發布當成產品成功。
一個看似很簡單的道理,但做起來不那么容易。很多產品經理急于發布自己的產品,導致產品體驗非常不好,就算后續快速改進,也很難挽回用戶的流失和口碑。
產品發布,意味著用戶才真正開始使用,成功與否不是看產品是否發布,而是看用戶是否真正喜歡。要做到用戶真正喜歡,產品發布才是剛剛開始。
進入“喂養野獸”的模式
什么叫野獸喂養?野獸永遠吃不飽,需要拿東西不停的喂養。一個產品經理,有時沒有想好到底應該做哪些功能,但需要給其相應的技術團隊有足夠的工作量,于是不得不找一堆小功能,讓他們去開發。
這種弊端顯而易見,不只是浪費公司的資源,更重要的是,會讓整個產品沒有邏輯,功能臃腫,最后要么成為一個平庸的產品,要么需要做大的減法手術。但一個產品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非常困難。任何減法都會損害一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這個錯誤的產生,有時候是不自覺的,甚至發生了我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要避免這個錯誤,一方面需要從公司組織上給與合理的時間培育產品,也給予產品經理足夠信任,產品經理也應該有足夠的自我反思;另一方面考慮團隊的垂直化,讓技術人員和產品人員都在一起,要么一起精彩,要么一起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