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對就業的替代效應和創造效應
當前實證研究主要關注了人工智能發展對就業的替代效應。盡管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導致研究結論存在較大差異,但總體看替代效應不可避免。
人工智能發展對就業同樣具有較強的創造效應。
一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會促進經濟發展,繼而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如麥肯錫在《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中提到,人工智能領導的自動化可以使中國經濟生產力提高,每年可以增加0.8到1.4個百分點的GDP。另外,人工智能的崛起還非常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進而催生出新的職業和業務,類似于互聯網經濟產生的效應。
二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對其他產業具有關聯帶動效應。就像智能手機的出現,看似替代了一些崗位,但同樣衍生出更為廣闊的新市場,產生了新的就業機會。
三是人工智能發展帶來工作效率的提升,繼而降低成本、增加需求。如《經濟學人》中提到,美國ATM機的出現曾造成銀行職員的大量下崗。但運營每家分支機構的成本降低,反而讓銀行有足夠的資金去開設更多的分支機構以滿足顧客需求。因此,美國城市里的銀行分支機構數量在1988至2004年期間上升了43%,銀行職員的總體數量也隨之增加。
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帶來較大規模的替代效應,但很多學者仍持比較樂觀的態度。許多專家認為,新技術創造及衍生的工作崗位將遠遠超過它所取代的數目。不過,這種樂觀應該是謹慎的,除了需要應對可能出現的大規模結構性失業,還要考慮收入不平等、社會穩定等各種相關的問題。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人工智能資訊信息,請關注中培偉業李老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