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制造產業在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未來智能制造產業將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進一步改變產品配置,生產計劃以及實時決策,從而更加優化盈利能力。未來在中國智能制造里使用更多尖端的技術,比如物聯網將工廠里所有人和產品以及設備均連接起來,這樣使得人類和機器能夠更加協調工作,從而達到產能高效的作用。因此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將是未來行業的“領頭羊”,帶動更多企業轉入智能高效運轉的管理中。
一、企業數量進入平緩增長期,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前進腳步持續加快。2014-2015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成立企業數量驟增,處上升風口時期,工業巨頭、互聯網科技等領域企業拓展業務范圍,積極轉型,進軍智能制造行業,2015年智能制造企業新增數量達到1273家之多。2015年新增企業數量達到頂峰,2016年以后,中國智能制造新增企業數量開始降低,開始縱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到2018年,新增企業數量為530家。從企業地區分布來看,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普遍分布在一線城市,廣東省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
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國家的大力扶持,經濟得以迅猛發展,并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模范省份。在優異成績和美譽的背后,強大的制造力是廣東省的核心支撐。在推行智能制造的路上,廣東省已經小有成績。生產效率和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迎來融資高峰,初創企業備受青睞。據了解,自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起,智能制造廣受資本市場青睞,融資數量和規模顯著增長,2016-2018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動力強勁,迎來融資高峰。2018年,智能制造融資金額達到325.15億美元,融資數量為942起。從融資輪次來看,初創企業更受資本家青睞,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多數處于早期階段(種子輪-A+輪),占比超過50%。但獲得投資的智能制造企業融資階段已經開始逐漸向中后期聚集。
三、智能制造產業園已達537個 大數據類產業園最多,近年來,各地為了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在智能制造鏈條上誕生了大量的產業園區,這些園區孕育了一大批智能制造產業鏈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和孵化器。根據《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顯示,包括帶有“智能制造”名稱的所有產業園區,目前中國總共有537個,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從地區分布來看,中國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區大部分集中在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中部地區、環渤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五大區域。據enCE技術文件編制所了解,在智能制造的產業鏈條上,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成為智能制造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是智能制造系統具備“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能力的基礎設施。近年來,大數據產業園也是數量最多的產業園類別,達到111個,占比為20.7%。其次是綜合型園區,占比為17.9%。新材料園區為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引擎”,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領域作用重要。由于新材料應用的廣泛性,其園區占比也達到了17.1%。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在智能制造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了搶占一杯羹,各地紛紛建立了各自的機器人產業園,全國機器人產業園總數也達到了68家,占比為12.7%。
以上我們介紹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將是未來行業領軍人物,近幾年我國制造走向智造步伐也逐漸加快,人們創業熱度不減,智能制造產業園區不斷出現,智能制造發展y越來越好,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您及時關注中培偉業。